太湖治蓝藻推新技术 “扶苇抑藻”每吨增利4千元
韩士群展示芦苇加工工艺。钟升摄
等待加工的芦苇纤维粉。钟升摄
制作完成的芦苇木塑材料。钟升摄
中新网南京11月27日电(钟升)“芦苇能通过与蓝藻抢食,抑制太湖蓝藻生长。芦苇木塑新技术的突破,将让‘扶苇抑藻’成太湖治蓝藻的新途径。”27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韩士群在芦苇木塑复合材料工业化技术研究介绍会上说道。韩士群透露,大量种植芦苇不仅能协助治理蓝藻,每顿芦苇还能产生4000多元的利润。
太湖蓝藻的治理,一直是江苏省急于攻克的难题。据江苏省太湖办综合处处长刘朝阳介绍,芦苇湿地在与蓝藻争夺水中的氮、磷等元素时有明显优势。针对芦苇这种和蓝藻“抢食”的特性,此前江苏省就有通过增加芦苇种植面积来抑制太湖蓝藻生长的设想。但一味增种芦苇而不解决芦苇死亡后的处理问题,腐烂的芦苇反而会对太湖水体产生新的污染。此次芦苇木塑材料生产新技术的推出,无疑是为今后的“扶苇抑藻”策略打通了技术道路。
木塑是近年蓬勃兴起的一类新型复合材料。通过废植物纤维与其他材料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再经一系列塑料加工工艺,生产出板材或型材,能用于建材等多种行业。韩士群细算了一笔账,现在人工收割一吨芦苇的成本为240元左右。一吨芦苇粉从收割、运输到粉碎,总成本在500至600元之间,价格仅为传统木粉的一半,植物纤维的质量还要胜过木粉。在计入收割、运输成本的情况下,每吨太湖芦苇粉可生产1.89吨木塑复合材料,每吨芦苇可产生的利润高达4264.79元。如果在未来能以机械化收割代替人工收割,利润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
芦苇木塑的另一个优点是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木塑成品在达到使用年限后还可回厂进行粉碎再利用,是前景良好的优秀环保材料。目前已有大量成品出口到韩国、欧洲等地,售价达到每吨7000元人民币。
韩士群表示,目前新疆的博斯腾湖、安徽的巢湖等地都对芦苇木塑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农科院下一步计划吸引社会企业一同推广芦苇木塑材料的生产,让企业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向全社会展示环保与经济发展,二者并非“不可得兼”。(完)
原标题:太湖治蓝藻推新技术“扶苇抑藻”每吨增利4千元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