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无锡水域各类指标下降 精细化治污安全度夏

03.11.2014  16:23

  10月31日上午10时许,天空刮起东南风,蓝藻被集中吹到了太湖十八湾处,4艘蓝藻打捞船下水捞藻,鲜藻被引入杨湾藻水处理池。工作人员打开了一个阀门,部分鲜藻被分配进入一个黑色管道,“漫游”的终点站是东南方向的渔港藻水分离站。鲜藻“旅行”一结束,今年保障太湖度夏的应急任务也告一段落。昨天,市太湖办宣布,今年太湖无锡水域未发生大面积湖泛,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连续第七年实现安全度夏。

  今年的太湖治理遇上经济增速放缓,如何把有限的治理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治理效果?“提高精细化治污能力。”半年多前,市太湖办主任顾岗在接受采访时给出这个观点,并用实践检验了它。作为今年太湖治理的重点工程之一——十八湾沿线蓝藻打捞处置及调峰工程,就是我市对“精细化治污”的一次“试水”。

  开建这项工程源于一份监测报告,报告指出,杨湾和渔港两处藻水分离站的处理量完全受风向牵制:当吹东南风,蓝藻在杨湾集结,而当偏西风时,杨湾日处理量锐减,甚至为零,而重担全部压在渔港。“在两站间建一根输藻管,不仅能合理分配处理任务,还可以存储陈藻。”市太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如今不管吹什么样的风,两个站都能正常运转,日处理量超过5000吨,是过去的一倍。

  打捞处置蓝藻的技术提升,可蓝藻打捞量却每月下跌,据统计,今年捞取的蓝藻比去年同期少了近10%。有几组数据恰能解释矛盾出现的原因:今年太湖湖体水质指标总磷、化学需氧量、总氮同比分别下降12.4%、13.4%和8.5%,湖体营养盐浓度降低,太湖无锡水域平均藻密度同比减少9.1%,蓝藻聚集频次减少17.8%。也就是说,多年的污染治理,让太湖水质较去年有了明显改善,蓝藻变少了。

  明显改善的水质还离不开“天帮忙”。市太湖办主任顾岗细数今年太湖安全度夏的几位“功臣”:年初完善的应急度夏工作方案、联动有序的全过程监测体系、优质先进的制水工艺、严格铁腕的环境执法等,他也不忘强调气候因素带来的积极作用,今年夏季气温低、降水多,有效抑制了蓝藻生长,年初提前启用的“引江济太”,更使太湖库容量增加了10%以上,大大提高了太湖纳污能力。

  通过科学分析,花最少的钱,改良原有的基础设施,提高治理效率,是太湖治理进入第七年的重要尝试,更是今后太湖治理的主攻方向。市太湖办表示,我市多年累积的治太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将在经济新常态下,给治理工作提供更多有益保障。(郭寅枫)

  原标题:太湖无锡水域各类指标下降精细化治污安全度夏

  稿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