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精准化实施公共法律服务成效明显

27.12.2016  13:34

今年以来,太仓市司法局瞄准人民满意目标,大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转型升级,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一是进行精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投放。坚持“问需于民”,研究制定“适销对路”的法律服务清单,瞄准个性化和定制化,制作推出法治讲座课程清单、公共法律服务清单和企业法律体检清单等,实现“菜单式”供给、“订单式”服务。利用司法行政微博、普法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制定服务菜单,由机关、校园、企业等部门团体根据自身法律需求自由选择课题,工作人员送法上门;实行公共法律消费卡制度,公示“法律服务私人定制热线、邮箱”,定时收集课程、服务需求意见,再按照新课题新服务量身定制;开展“交互式”普法,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期“分类实施”,确定学法内容。

  二是构建精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活动。一方面是立足大局,围绕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持续开展“法润太仓”等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团、中小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等专业化法律服务团队,形成“基础+专业”“全面+专项”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系,切实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重大投资项目的法律服务工作,搭建律师涉外法律服务网络,努力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融资、兼并重组等领域的法律服务,为全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贴切民生,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例如村(社区)便民法律服务“阳光屋”等平台,将法律服务延伸到每个“神经末梢”,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防优势,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帮教新模式,开展精准排查、精准管控、精准研判、精准帮扶。与市民政、残联、总工会等部门,通过数据共享精准对接特困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三是深化“互联网+法律服务”工作机制。运用大数据思维,推进司法行政工作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的融合创新,利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信息触摸屏、“法治E家”客户端、“太仓普法”微信、微博等移动终端,建立多重线上信息处理平台,再造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流程。同时,深化司法行政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强化对各类数据信息的智能分析,及时将数据结果运用到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建立“需求、分析、研发、供给”在线服务系统,定位服务的重点对象,使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困难群体倾斜。通过云服务平台实现司法行政与民众法律服务供需的双向互动,提高服务的“含金量”。

四是培育孵化新型社会组织精准靶向。深化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与运用,全市共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4家,设立法治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层法律服务等专业型社会组织9家,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行业型社会组织4家。建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投入、公益赞助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实施项目化推进、日常化监督、科学化考核,构建“司法行政机关主导+专业社会组织支撑”的服务模式,有序引导社会力量推进精准服务。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精细化测评指标体系,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调研、自我反馈、定期回访为主要方式,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测评指标体系。定期召开研判会议,深度分析群众法治需求的规律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