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体重仅550克、胎龄23周加5天超早产儿
近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一名胎龄仅23周加5天、出生体重只有550克的超早产儿。经过医院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长达三个多月的共同努力,目前患儿体重已达2650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此患儿的成功救治刷新了该院可救治存活最小胎龄及体重的危重症早产儿记录。
2017年10月,甘肃临泽籍张女士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宝宝,一次次的产检让整个孕期充满挑战和喜悦。但在2018年2月的一天,张女士突然出现腹痛和临产征兆,紧急前往当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医生初步判断张女士可能要早产,由于胎儿胎龄过小,只有22周+4天,根据当地的医疗条件,胎儿出生后是根本无法存活的。张女士遂于2018年2月27日转诊至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由于病情危急,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院采用了促胎肺成熟、胎儿神经保护、延缓分娩等多项目前产科领域较为先进的保胎技术。医护人员反复评估张女士宫内环境是否适应于宝宝继续生存,然而,由于母亲的血象持续升高,在持续保胎8天后,张女士的宝宝不得不提早降临人世。2018年3月6日,随着产房中传出一声微弱的婴儿啼哭,张女士产下一名550克的超早产儿。随后,孩子转入设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甘肃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NICU)。
这个被取名为壮壮的早产儿刚生下来只有成人的巴掌大小,周身皮肤呈透明胶冻状,自主呼吸很差,心跳十分微弱。医护人员在孩子出生后10分钟内利用最新的无创LISA技术完成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注,紧接着进行了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脐动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维系内环境稳定等操作。为了更加高效地抢救患儿,医疗团队为壮壮详细制定了每日的诊疗计划,并依据壮壮的病情,开展多次病例讨论和大查房,且不断评估,修正治疗方案,实时做出精细调整;护士团队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一对一”特护团队,对壮壮进行24小时专人护理。
由于超早产和宫内感染,壮壮的肺部发育极差,医护人员尝试了多种方案,但效果均不明显,呼吸机参数居高不下,X线胸片显示情况一张比一张差,医护人员通过检索各类文献,查阅大量国际交流资料,终于找到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方法。方案确定后,NICU团队立即与西宁联勤保障中心兰州总医院血液科取得了联系。在众多医护人员的关心呵护下,出生13天的壮壮经气管注入了干细胞。接下来的变化令人欣喜,呼吸机的参数慢慢也降了下来。
在壮壮治疗期间,医院领导多次主持、参与专题查房和病例讨论,全程指导诊疗过程。在整个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小壮壮度过了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颅内出血、动脉导管开放、喂养不耐受等一道道难关,顽强地挺了过来。3月29日,孩子出生后23天,终于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高频通气,治疗向前迈出一大步。又经过2月有余的治疗,在6月1日儿童节当天,小壮壮完全撤离辅助通气,改用鼻导管吸氧了,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漫长的治疗曲折艰辛,上演了不少“生死时速”。小壮壮出生后2月余,医护人员动态进行床旁眼底筛查时发现,孩子不幸罹患早产儿视网膜眼病,如不及时干预,易导致视网膜剥脱继而致盲。此时,中心及时邀请医院眼科专家会诊,对患儿双眼玻璃体腔进行“雷珠单抗”注射,后期经眼科医生严密随访,治疗效果很好,小壮壮的双眼保住了。
日前,小壮壮与妈妈一起在医院进行家庭参与式护理,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现已基本脱离氧气,自纳奶达足量喂养,体重增长至2650克,近期便可痊愈出院了。
根据全球医学统计数字显示: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超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极不成熟,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属于具有高危风险的早产儿。目前我国小于10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0.2%,其中501克至75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为55%左右,而胎龄小于24周,体重低于500克的超早产儿,则发育更不成熟,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活率都极低,鲜有救治成功的案例。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专业的发展及医护条件的日臻完善,我国对危重儿新生儿救治水平不断提升,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上升,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超低体重儿的治愈率达到75%。此患儿的成功救治为甘肃省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带来了福音,为超早产儿的家庭带来了希望。也标志着甘肃省对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