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校服”的背后 是家委会的缺失

15.05.2015  17:34
      近日,广东东莞某学校发放了18件校服,总价格2180元。这“穿不起的校服”一经发出,立即引发学生、家长的不满;与此同 时,另一个极端事件则是青岛某小学的校服价格方案是每套不能高于80元,而限价导致的校服质量同样引发了家长质疑与不满。如此极端的“天价”与“限价”背 后,有多少考量,笔者暂且未论。但值得深思的是为何国内校服屡屡曝出“天价”、“丑陋”、“致癌”等事件后,依然未引进一些较为成熟的采购方式,从而平衡 各方的诉求,以达到大家都满意呢?

  国外校服引领时尚 民主透明的家长委员会制度值得借鉴

  谈及校服款式发展,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成熟的校服文化和英伦精英式的校服款式。日本校服时髦,英国校服精练,美国校服个性,但无论是哪个 国家的何种风格,其采购流程都值得学习。据报道,在日本,一个校服款式及价格的确定,常常需要提前三个月至半年进行招标采购,招标要求校服供应商不仅要物 美价廉,且设计方面每年都需要有所改进,其招标主要由PTA监督,即家长和教职员组成的组织在监督,政府部门一般很少直接插手;而英国校服的采购,则会充 分发挥学生主体和学生家庭的作用,其款式都需要征得家庭委员会同意。同时,英国对校服的面料、剪裁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不单单只是考虑价格层面。家长们更 关注的是校服款式所展现的学校内涵与精神,这无疑也是英伦校服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的主要原因。

  而反观国内的校服采购,其敏感而隐晦,有些政府有参与,有些受制于学校的价格限制,有些则是冗长利益链背后的意味深长。那这些由学生、家长充分参考的国外校服征订、采购流程,是否值得国内学校加以借鉴呢?

英伦校服让人印象深刻

   家委会制度 国内试水已有成功先例

  2013年,兰州教育局决定:今后中小学生校服装实行统一采购,由教育部门每年公开招标校服供应商,而校服样式、价格则由学生、家长代表和校方 共同决定。实践以来,兰州校服市场已彻底告别价格不透明、管理混乱的现状,并让校服真正成为了学校流动的文化名片,受到了家长、师生的一致好评。

兰州华侨实验学校中学春秋装

  而在“毒校服”事件曝光后,上海、昆明、河南等地均对校服采购流程进行了深入讨论及改进。如上海市教育委员发布的《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生校服管 理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校服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学校校服采购程序,同时做好校服采购信息公开工作,尤其是要建立“以校为 本”的校服穿着制度。本校学生是否穿着校服,学校应当听取学校家长委员会意见后决定。

  同样,校服状况良好的昆明交流经验说:学生服家长参与非常重要。其流程一般是由各年级教师领导等组成评标小组进行招标、采购等。投标对象一般不 低于3家服装企业,评标小组会根据 品牌 、知名度、业绩(之前是否生产过学生服)、价格来决定选择对象。此外,学校还会考虑品牌实力,一般大品牌、价格偏高 也会认真考虑,故昆明暂未发现校服的安全隐患。

  淮安一所重点小学采购校服也如是。他们积极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学校老师参与评审流程,并组织家长团观摩校服厂商的招标会及工厂情况,并最终让家长们在投票环节行使选择权。家长也明确表示,宁可用大品牌,价格稍贵,也放心。孩子也高兴。

  而作为中国校服第一品牌的伊顿纪德也明确表示,真正好的校服应该接受市场的考验,尤其是使用者的认可,因此,比起教育部门,他们更乐意接触校长和家长、学生群体。他们才是整个校服产业的推动者。

  伊顿纪德的工作人员坦言:“我们更强调程序性,紧紧围绕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让他们成为校服的投票主体。

家长委员会制度早有试水

   家长委员会的思路 其实早有指导

  实际上,将家长委员会作为“校服难题”的解决方式,早在2012年相关文件就提出过。在2012年6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第11点“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中曾写道:“学校实施采购校服、订购教辅材料、组织活动、代收费用等直接涉 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一般应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做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委员会做出决定”。然而,在年底的定稿中,“采购校服、订购教 辅材料、组织活动、代收费用等”被删除,改为“学校实施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并再无明确文件指导。如此一来,校服的征订、款式选择、费用制定似 乎又成了家长委员会的“治外之地”。

  “不过现在已有越来越多学校在试水家长委员会的采购流程。天价校服、致癌校服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倒逼这一制度的完善和进步。这是好事。”南京某重点小学向记者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