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发论文帮找工作?东大法理学硕导:只因招不到合适学生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可
新华报业网讯 “如您报考我的硕士研究生并获学院录取,我郑重承诺:指导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每月科研和外协经费中为您支取助研费,让您生活无忧……”
也许,在不少人印象中,考研前都是学生挖空心思找导师,哪遇到过老师发帖打广告的?近日,还真有老师发出如此“诱人”“招生帖”,难怪网友直呼,“又是‘别人家的导师’,走过路过别错过。”
“开始就是招不到学生,可能社会、家长、学生对法理学存在一些疑问。”
原来,发帖者为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可,是一名法理学教师。法理学作为基础学科,在研究生招生中属于报考的“冷门”。
7月23日,李可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平时自己不善于各种“包装”和“推销”,此番自我“宣传”,多少有些无奈,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同学了解自己和东南大学法学院,并招收到有志于钻研学术的优秀研究生,以便师生相得,教学相长。
令李可没想到的是,这则发表在博客中的“招生帖”,被转载到公众平台后,得到热切关注,被冠以“史上最牛招生帖”,“招生帖”秒变“广告帖”,招来不少质疑。
李可坦言,自己一时“急就之章”尚有诸多舛误,遂重新措辞,但用心指导学生的保证和承诺不变:
“如您报考我的硕士研究生并获学院录取,我郑重承诺:全过程竭诚指导您的学习与科研,让您在研究生期间学有所得;指导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以开发您的科研潜力;指导您申请获得有经费资助的科研课题,以锻炼您的科研能力;根据相关科研管理规定,为您适当提供助研经费;在您毕业时尽心为您提供就业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尽职尽责地做好其他指导工作,做您的良师益友。”
“有学生打电话联系我,也有学生专门来拜访。我们需按学校统一招生政策来报考,如果分数上线、面试通过,当然会招。”
让李可欣慰的是,“招生帖”的宣传还是有效果的,但同时,他希望大家能理性、客观地对待发帖内容,“每个院校、教师的情况都不一样,因人而异。这是我个人的愿望和想法,希望大家能宽容理解,理性对待。”
【对话】
李可: 其实,每所像东南大学这样的“985”高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学术氛围的高校,如果学生是诚心诚意地学习,是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但很遗憾,法理学现在面临社会、学校、政府政策措施等没有到位,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反过来也影响到招生生源素质等客观问题,以及积极性等主观问题。以致学生没法达成目标,形成恶性循环,一届达不到会影响下一届,如此往复循环,形成这个局面。
澎湃新闻: 法理学在研究生招生中属于报考的“冷门”,这个现象是一直如此吗?
李可: 严格地讲,中国法理学的衰落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了。记得16年前我读法理学硕士研究生时,导师已慨叹法理学生源少且差,法理学门庭冷清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法理学门庭冷清的现状并未改变,且有每况愈下之忧,甚至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惨淡”。
我们这里的生源大多是通过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拉郎配”结出的果子当然是苦涩的:学生很不情愿地学,三年中还一直想转专业;导师也很勉强地教,心里一直想着能招个第一志愿的学生。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吗?也有第一志愿填法理专业的学生,但要看他的分数是否上线,导师不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