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大本科预警专业 专家:预警信息仍较粗略

15.06.2016  23:28

  

  上海市教委最新公布了2016年度10个本科预警专业,分别为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闻学、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其中,传统大热门的商科占到了一半以上。而较长时期以来都热不起来的“文史哲”,却没有进入预警榜单。

   文史哲”等冷门专业今年未入榜

  上海市教委表示,在前几年试点公布本科预警专业名单的基础上,鉴于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闻学、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10个专业在本市高校重复设置相对较多,在部分高校中连续多年招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经研究,将上述专业列为2016年度预警专业。

  很多人注意到,在今年的上海本科预警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传统大热门的商科类专业占据了一半以上,而以往大家眼里的“文史哲”等冷门专业则并未入榜,甚至有人据此感叹,专业的冷热正在发生大反转。

  果真如此吗?记者梳理发现,今年预警专业名单并非都是“新面孔”。上海市教委多年前就开始实施本科预警专业。其中,社会工作、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2012年起,连续三年被列入预警专业;而2012-2014年间连续两年列入预警专业的有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在今年的预警专业名录中出现的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均是“老面孔”。法学和新闻学,更是在不同机构推出的多张“就业冷门专业”榜单中,成为常客。

   高校建专业预警、调整退出机制

  根据上海市教委要求,对专业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培养质量低、专业特色不明显的专业,应严格控制招生计划,甚至暂停招生;同时制订实施校内转专业等政策,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市教委也将从宏观层面上进一步调整高校的专业招生结构,减少预警专业的招生总量。原则上,高校如拟增设已列入预警范围的专业,市教委将不予受理其备案申请。

  对于上海市教委发布的2016年度本科预警专业名单,沪上高校表示密切关注。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胡寿根教授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对于这份名单非常重视,“我们也在根据名单不停地反思、自省,而且会根据学校每年的教育质量报告对专业设置做出调整”。“学校将行业企业的需求作为考量评估的重要标准,以及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的依据,写入培养计划,对照行业产业的人才需求,我们还建立了专业预警、调整和退出机制。”胡寿根介绍,近5年内,上理工本科专业由59个调整到54个,而其中优势学科工学专业,占比由50%调整到60%。

   中小学教育”需求量增加最多

  据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中小学教育”是社会需求量增加最多的职业类,就业比例为8.7%,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2.2个百分点。

  研究数据还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就业比例)增加最多的前5个职业类分别为“中小学教育”、“互联网开发及应用”、“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医疗保健/紧急救助”、“媒体/出版”。专家对此表示,这些专业的升温,与“互联网+”等大政方针有着紧密联系。

  2015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降低最多的前5个职业类分别为“建筑工程”、“机械/仪器仪表”、“销售”、“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机动车机械/电子”。

  其中,“建筑工程”是社会需求量降低最多的职业类。结合2011届至201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可发现,从5届的就业趋势中可以看出,2011届至2014届本科毕业生从事“建筑工程”职业类的比例逐届增加,但在2015届骤降。专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受到房地产“去库存化”因素的影响。不过,该职业类2015届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整体来看依旧较高,在2015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降低最多的5个职业类中,就业比例仅低于“销售”。

   [业内观点]

   应公布更全面的专业信息

  “政府部门不是直接对学校发号施令,而是通过信息公开,服务办学,考生则可根据信息选择专业,促进高校提高办学质量。”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熊丙奇表示,发布的预警信息还比较粗略,只提到这些专业的整体信息,没有进一步的学校信息,这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所有学校这一类专业都已过剩,变为“冷门”,这也会误伤部分学校。

  虽然总体看来,被预警的专业,究其原因,是重复设置相对较多、在部分高校中连续多年招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等,但在有的高校,被预警的专业却是该校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比如这次被预警的工商管理、新闻学,在上海多所高校是全国学科排名靠前,高考招分也很高的专业。“如果政府部门公开的信息不充分,考生和家长会简单认为,这些专业都不要报考了。为此,除公布整体信息外,还需要公开各高校这一专业的具体办学情况。

  有专家也表示,相关部门和学校应提供更具体、更全面的专业信息,帮助考生理性填报志愿。

   [记者手记]

   理性看待专业冷与热

  一个案例很有趣。若干年前,有一位考古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时觉得考古学专业“前景不佳”,而投身了当时较为热门的其他行业,当然同班同学中也不乏这样的“转行者”。数年后老同学聚会,发现这位同学几经历练,成了“鉴宝”业的一位资深人士,进入某知名拍卖行,当前收入和地位都相当不错。

  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专业“”转“”的故事。

  “”转“”的例子也许更多: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物流、贸易等专业就业一直不错,金融危机之后,这类专业学生却一时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工商管理这个曾经“时髦”的专业,如今报考人数多而就业形势却不好,被不少高校减招或停招。

  所以,对于各类冷热专业排行榜,考生家长还应理性看待。专业选择,最关键还是在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

  (作者林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