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将怎样改变传媒业

07.07.2015  15:31
        编者按 大数据全方位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媒体行业也因此发生巨变。“过去看新闻就像喝茶一样,需要自己慢慢品味,慢慢去研读,而数据新闻的出现就犹如饮水,以最直观、快速的方式让受众得到想要获取的信息。”日前在河北大学召开的“大数据与全球传播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曹保刚的一番话引发了人们对大数据与传媒变革更多的思考。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传媒业的发展及未来趋势、大数据的价值与可视化传播及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困境等一系列问题。

      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标志之一就是信息过载,无论就数量还是种类而言,都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时代。美国太平洋大学教授、传播系主任董庆文指出,大数据是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的过程,因此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海量的信息,更深层次的是从数据应用中获取知识,产生智慧。

      会用数据说话同样重要

      大数据时代,不管是大众化的定制服务,还是分众化的精准推送服务,都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新闻业态产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大数据与新闻的结合,数据新闻应运而生。在大数据的应用上,一些媒体已经在不断开发新的工具,来满足数据新闻的需求。比如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不仅在扩展自己的数据库,而且在技术上也提供了许多可能性,尤其是开源的方式,给用户提供了工具,也为用户带来了丰富的数据。数据新闻的可视化互动表现手法提升了新闻的表现力,拓展了新闻的深度。因此,对于新闻人而言,用数据说话,用图说话,将变得与新闻写作同样重要。

      大数据对新闻生产环节的影响还体现在机器开始参与新闻报道。计算机承担了本属于新闻记者的报道任务,这在美国Narrative Science公司训练计算机编写新闻报道中有明显表现。该公司运用Narrative算法,计算机每隔30秒左右就能撰写一则新闻报道,从新闻数据的采集、报道模式的确立到词汇语句的使用,都由计算机程序控制完成。尽管机器人能否替代专业新闻记者还存在很大争议,但由此也可以窥探出,大数据已经覆盖了从新闻信息采集到加工生产的方方面面。

      信息传播不再“一厢情愿”

      大数据在传媒行业应用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网络舆情方面的应用。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公众的意见、态度、情感等原来难以捉摸的内容也可以数据化,这使得网络舆论的研究可以更加精准。不仅如此,由于社会关系也已经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充分展开,所以对公众舆论的研究就可以和社会关系等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多维度的考察。这无疑对于提升舆情研究和服务具有重要价值。

      个性化新闻订制也是传媒业对于大数据应用的新发展。网络信息的爆炸性与受众注意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用户只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选择有用的信息内容,这便意味着大众媒体那种“一厢情愿”的信息传播方式将成为过去,而个性化新闻将吸引更多的受众。大数据的理念为个性化新闻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的思路。由于人们在上网浏览信息的过程中会留下“足迹”,即浏览数据。因此,只要对一位受众固定IP地址或同一终端浏览器上的所有浏览数据或相当长时间的浏览数据进行分析,便可获知其上网习惯、喜好等。根据这些数据,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恰当的方式向他推送其最感兴趣的、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新闻,已经成为传媒产业目前发展的又一方向。

      运用大数据思维促进转型

      21世纪是一个数据为王的时代,数据的价值有可能等同于20世纪的石油。要使这种信息“能源”发挥重要作用,解决战略问题要比解决战术问题更重要。

      信息海量化只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表象特征。对于传媒业而言,如何从数据中发现新闻价值,如何将数据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可视化新闻,如何用数据指导日常生活和实践,如何挖掘数据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才是传媒业在大数据时代所要应对的挑战。

      传媒业本身是信息产业,并且是信息业的前沿,在大数据时代拥有先天优势。未来的传媒业发展中对大数据的应用不能仅停留在对数据的挖掘层面,更应该以数据为基础嵌入更多的关系要素,在层次化、个性化、移动化、融合化、语义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拓展。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人类的作用依然无法被替代。大数据为传媒业提供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寻找结果的线索。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来促进传媒业的转型和发展,才是今后传媒业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