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调查 三成人认为南京话好听
明代建都南京,南京话成为确立当时官话的基础音系,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然而,传统老南京话如今濒临失传。为了挖掘南京话历史与文化内涵,探讨南京话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今年6月起,南京大学的王艺霖、毛华德、贾子航三位同学组成了实践小队“蓝鲸方言小队”,为期三个月查阅了大量的南京方言文献,并走上街头对128位南京市民以及外地来宁旅游者进行访谈与录音,还邀请了《听我韶韶》主持人“老吴”畅谈南京方言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35.9%的人认为南京话好听
“蓝鲸方言小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南京话正逐渐被普通话同化,许多年轻人只能在大段普通话中偶尔蹦出几个南京口音的词,老南京话中随处可见的“儿化音”、尖团音消失了,传承自古吴语的独特声调“入声”大幅减少,“今明后,碗碟筷,芭蕉扇,马子盖”等一些南京传统字音与词语渐渐隐没,南京话正在陷入危机。
同时,市民对南京话的认可程度也不高,接受调查的市民中,只有35.9%的人认为南京话好听。大部分人认为南京话不好听的缘由大致可归为“不方便”“南京话脏”“档次低”等一些对南京话的固有印象。
南京话在历史上地位很高
在采访吴晓平先生的时候,吴先生说:“脏的人讲什么话都脏,不脏的人讲什么都不脏。”街头调查时,也有老人回顾说,“以前的南京话是很文雅的”。
“有人觉得南京话不好,年轻人不爱听,其实他们不了解南京话在历史上的地位,不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吴先生在与蓝鲸方言小队的访谈中说道。
2007年,学者金正谦、毛积源和颜文敔就曾在《〈红楼梦〉南京方言考辨》里摘录出了《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现的一千两百多条南京话。南京话普遍出没于明清时期灿烂的小说文明中,包括在《三言二拍》《儒林外史》《桃花扇》等等名著中。南京话的消逝,无疑是传统文化的损失。
“蓝鲸方言小队”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通过走访调查,收集整理了大量南京话的资料,了解了其举步维艰的传承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南京话作为非物质文化亟需保护。
王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