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获奖者背后的故事
消字循环环保打印机、低功率玻璃擦洗机器人、太阳能概念车……8月12日,为期3天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江苏大学落下帷幕。决赛期间,大学生们展示的节能减排“金点子”让人大开眼界。
参赛选手们的“金点子”从何而来?如何让更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得到释放?在决赛现场,记者边看比赛,边探究竟。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全国90所高校的1000多名大学生共捧出180个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成果。
普通的空气净化器滤网几个月就要换一次,过滤材料处理对环境污染很大。清华大学5名本科生研制的参赛作品——基于热再生的壁挂式空气净化器,长年累月不需更换滤网,决赛获得特等奖。“我们的净化器用了一段时间后,过滤材料里吸附了一定量的甲醛,可以利用自身热能对其进行热脱附,排到室外,滤网就可以反复使用,价格与普通的空气净化器不相上下。”小组成员之一、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大三学生林琳说。
“我们的研究源于一门专业选修课,老师的‘考试’是要求做一份大作业,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一个想法并变成现实。我们就研制一款不需要更换滤网的空气净化器,最初的点子变成参赛作品用了近一年。”林琳感言,高校的课程设置如果能够突破“套路”,会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释放。比如,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大一、大二有大量与专业关系“不亲”的基础课程,这个时段如果专业老师引导学生跟专业研究“亲密接触”,学生们可以更快、更深入地了解专业,到大三时就会做出更多更好的东西。
汽车每加一箱油,就会排放能够致癌的75克碳氢化合物,在光照条件下还会产生光化学反应,加剧雾霾污染。“我们对油箱进行了改进,研制出车载油气回收装置,只要用了这种装置,就能减少加油过程中98%的油气排放,从而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江苏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研二学生邓晓析,指着她和两位小伙伴共同研制的满足国6标准轿车的车载油气回收装置说,与普通油箱相比,车载油气回收装置每一个只需增加成本120元。“201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是1.72亿辆,如果每个车都装上这种装置,全国每年就可节省3200万吨汽油。”轿车车载油气回收装置获得决赛一等奖。
“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高校可以多组建一些创新社团。”邓晓析认为,高校社团普遍是社科类、体育类偏多,而科技类社团偏少,可以鼓励办一些科技类社团,让大一新生早点受到科技熏陶,早一点培养创新思维。“学校还应有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科研方面的指导,因为普通的专业课老师比较专注于理论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动脑动手不够。”
汽车排放的尾气含强致癌物苯并芘。昆明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二学生隋猛等几位同学研制的智能汽车尾气净化器,几乎百分百去除尾气里的致癌物,获得决赛一等奖。“我们对传统的车用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进行了改进,并与普通车用三效催化剂结合起来,产生了很好的减排效果。”隋猛说,作为大二学生,能在科研上小有收获,首先是个人有兴趣,其次是学校有环境,如果光有个人兴趣,而得不到学校、老师的帮助,好点子也很难实现。“刚上大学我就幸运地碰到老师科研招新,在导师课题组,我学了很多东西,所以才有了这次的参赛作品。”隋猛表示,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考进大学,脑袋里都是传统的、偏向于概念性的东西,如果学校能用贴近实际的课程或者活动来启发学生,对学生“科研开窍”会很有好处。“说实话,现在大学开的这类课程真的不算多,而按部就班开设的课程比较多。”
“这个很有趣,怎么个用法?”山东大学几名学生研制的智能戒烟打火机,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戒烟者在手机上安装了我们研制的软件后,每天抽的烟达到设定的根数,打火机就打不着了,从而逐渐减少到不抽烟。”研究小组成员之一、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大三学生田云飞解释说,家人手机也可同时安装这款软件,随时监督戒烟者是否“偷吸”。
说起科研收获,田云飞感言是“个人兴趣遇到了好环境、好土壤”。小田告诉记者,学校的创客空间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平台,供学生免费使用,学生如果要做什么零件,还有专业老师指导。学校还组织各种各样面向学生的科创比赛,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成长很有好处。说到如何让更多大学生的科创潜能得到释放,小田表示,“入门引领”很重要。他解释,自己之所以会在大一就“涉水”科研,是因为进校后不久就看到学长们搞科研,自己随之“跟进”。而好些同学则没有这样幸运,大一没有受到科研实践“触发”,以至于后面几年都没有像样作为。如果学院、班级有意识地“引荐”,则可以让很多同学受益。
( 蒋廷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