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士:大学校长更换太频繁 学校无参与余地

09.03.2015  11:42
刘忠范 资料图 杨亚达 资料图

  中安在线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但是不少教育科研行业从业者认为,如今的教育科研体制行政色彩太浓,束缚了活力。近日,在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代表们提出了许多建议,希望高校校长不要更换太频繁、对高校人才的评估不能过于数字化、简单化。

   中科院院士刘忠范:

  大学校长更换得太频繁

  在安徽代表团分组讨论上,科技教育行业简政放权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纳米科技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刘忠范第一个谈起了教育体制的简政放权问题。刘忠范认为,如果不从机制体制上做出改变的话,很难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但现在,政府对科技教育界的干预还是太多,不利于释放创造力。

  “国家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十几二十年前开始实施‘211工程’计划、‘985工程’计划,,最近又开始实施‘2011计划’,应该说客观上带来了许多好处。”刘忠范说,但是建设一流大学不是隔一个时期就搞一个花样繁多的做法,每一个“工程”“计划”,全国大学都要参与,涉及到很多评审、评估,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政府过多参与学术界的评价,是外行评价内行,只好靠数字说话,因此对人才的评价只看发了多少文章,被引用多少次,对大学的评价同样如此。刘忠范认为这种评价体制可能偏离了学术,例如上个月网上热议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涉嫌抄袭的问题,就和外行领导内行的评价体制有关。

  “搞的人仰马翻,成本极大,容易滋生腐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翠凤说。刘忠范的发言引起了不少代表不少共鸣,不时有代表发表赞同意见,本来有些沉闷的会场顿时热闹了起来。“还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该不该在这里说。”刘忠范打开了话匣子:“北京大学刚刚换校长,许多大学都在换,每个校长平均时间非常短,北大不到两年。”“频繁地更换校长,换之前甚至本人都不知道,学校没有一点参与的余地,我觉得这个不正常。

  刘忠范搬出了一组数字。北大117年历史,有27任校长,平均每个校长在任4年多,“实际上在建国前,那时候校长很长的,蔡元培10年左右,蒋梦麟15年左右,清华大学的梅贻琦18年,哈佛大学380年历史,28任校长,平均每任14年,最长的40年。”刘忠范认为,科技教育毕竟是个长期的战略工作,校长和形成特色办学理念密切相关,频繁更换“头人”显然不是个好事,因此呼吁政府不要频换换校长,把校长过多官僚化、官员化。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杨亚达:

  一个副处长,20个博士、副教授去争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想当官的老师还是个好老师吗?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杨亚达认为,现在的大学老师许多都想着当官,教育行政化色彩现在越来越浓了。

  “现在特别强调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书记两年一换,而且都是从行政岗位换到教学岗位,我觉得他们领导能力不差,但教育规律和其他部门是不同的,对书记、校长的专业水平都有一定要求。”杨亚达曾是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如今已退了下来,她拿自己举了一个例子。一般来说,院系领导换届之后,如果没有合适的位置就去做一个普通教师,“这是大家几十年来都已经达成的共识,现在变成你如果自己不想干(领导),或选拔没有用上,就把你安排到非领导岗位,拿待遇占用办公室。”杨亚达说,“领导找我谈话,我说不愿意,我也不想拿那个补贴,谢谢领导对我的关心。”不过,让杨亚达惊讶的是,全校没要非领导待遇的就2个人。

  杨亚达说,她曾见到一个副处长职位,有20个博士、副教授去争,“现在当教授不容易啊,他们都要先当官后当教授,这是为什么?教育去行政化实在是迫在眉睫”。

  “我提个建议,以后我们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请教育部人一定要列席。”一位代表说。

  “教育行政化问题非常多,甚至比其他部门还严重,但是没人管,真是这样。”刘忠范补充道。

  三联学院院长金会庆

  高校评估造成浪费

  “今年5月份,我们学院评估,我硬盖了3万平米(建筑面积),盖完就没用。(实验)设备买来一年用一次。”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三联学院院长金会庆说,每次评估都有几十个标准,如生均教学经费、生均教学仪器的设备值、生均图书的拥有量、生均实验室面积等,完不成就扣分。金会庆表示,评估的政策还是老方式,造成了许多浪费。

  “学校好不好,不是一两天的事,不是简单改变硬件设施就能改变的,最后结果还得由学生判断。”刘忠范插话道。“不好人家不报你学校不完了吗?”金会庆说。(北京报道组:徐晓景、黄娜娜、杨玥玥、唐进民、赵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