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学子爱心薪火传:十年数百受助学生成施助志愿者
中新网南京1月16日电 (记者 申冉 通讯员 齐琦)十年、60万元的起步资金、500余受助学生、3名“青年千人计划”年轻学者……16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的“蒋雯若爱心社”,从一家三口“南大化学人”的“化学梦”开始,十年来,薪火相传,一代代校友从“受助者”变成“施助者”,为贫寒学子的求学路雪中送炭,也收获了优秀学子亮眼的“成绩单”。
据介绍,南京大学蒋雯若爱心社,最开始源自一位老人对自己已逝妻子的怀念和一家三口南大化学人对“中国化学梦”的执着。
获得今年奖学金的学生。 齐琦 摄2007年9月,南京大学化学系70届校友宋勤华的老伴蒋雯若因病去世。一年后,宋勤华决定召集亲朋好友每年捐出自己个人的部分税后合法收入,成立蒋雯若基金,并从基金中每年捐赠给南京大学60万元设立这个纪念妻子的“蒋雯若奖助学金”。
“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可以说是一家南大化学人。妻子去世后,我和儿子考虑了很久,决定把全家的化学梦寄托在南京大学,让更多品学兼优的南大学子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学习当中去。”
从2008年起至今,“蒋雯若奖助学金”共对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500余人次的学生给予了每年人均不低于8000元的奖学金和不低于4000元的助学金。多年来,一批批优秀的南大“化学人”因此获得了求学路上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2008年,刚进入南京大学本科四年级的杨朕,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第一次获得了蒋雯若奖学金,这也是首届蒋雯若奖学金。2009-2011年,硕博连读阶段,杨朕凭借突出的科研成果又先后三次获得了蒋雯若奖学金的资助。
“我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家中并不富裕,奖学金令我在求学阶段就获得了经济独立。”杨朕告诉记者,奖学金令自己在硕博连读阶段心无旁骛,共发表了13篇第一作者的SCI期刊论文,并在毕业后成为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
不仅是杨朕,每一个获得蒋雯若奖学金的学生,都感受到这个奖学金背后的激励力量。
刚刚获得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的2008级研究生谢劲告诉记者,“在蒋雯若奖学金的大力资助下,硕博阶段,我不仅可以如愿地给自己买了一系列梦寐以求的英文书籍,更避免了太多兼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学业和研究中。”
早在“蒋雯若奖助学金”成立之初,所有受助者们就自发组织起了一个“蒋雯若爱心社”,自觉地把收获的“爱心”更广泛地传递下去。
现任蒋雯若爱心社社长、15级本科生顾頔同学介绍,“蒋雯若爱心社”已成了南京大学青年志愿服务的平台,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们在校内校外开展了支教、敬老、环保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等各类公益活动和爱心志愿行动。
曾于2011年-2012年期间任蒋雯若爱心社社长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9级本科生唐璜,回忆起自己带领着16位同学在西花村进行了为期10天的志愿公益活动。“大家在村里开展爱心家教,对农村儿童教育情况、农村安全问题等方面开展调研。在这些志愿活动中,收获最多的还是我们自己,让我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心存感激,这种感恩也慢慢融进我们的生活,让大家变得更乐于奉献。这种改变,或许就是给年轻学生最大的收获。”唐璜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开始,经蒋雯若基金会和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友好协商,就设立“蒋雯若奖学金”修订了捐赠协议,对每年获得“蒋雯若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连续资助至毕业。(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