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系患者 匠心铸奇迹--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陈立天教授

16.09.2019  15:06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朗朗夜空之下、巍巍高山之巅,多少医家倾其一生,不断追问这个世界因何而存在,疾病又因何而来。在持续探寻之中,一个个生命奇迹也因此出现。可以说正因他们苦心孤诣解读生命、抗击病魔,人类的千秋岁月才得以绵延流长。

      陈立天,我国知名肝胆外科医生,曾奋斗于老牌医院,后肩负重任,奔赴上海,筹建科室、带教团队,以创业者的姿态书写了一台台手术传奇,为上海新华医院肝移植科开创了崭新局面。16载时光流转,年轻时的梦想早已被淬炼成真,且经风霜洗礼历久弥坚。对他来讲,从医是苦中作乐,笑中含泪的热爱;是才下心头,又上眉头的牵挂——

      “若能活下来,一定当个医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个小县城远郊农村,医务人员匮乏、医疗条件落后,若不幸染病或辗转求医,或乞求天命。幼年陈立天体弱多病,曾患肺结核,受制于当地医疗条件,只能去离家上百公里的结核病防治所检查治疗,治病期间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对医疗环境怀揣着一腔激愤与不甘的母亲说,如果孩子能活下来,将来一定让他做个医生,能治好自己的病,还能帮助别人。

      受母亲影响,陈立天暗暗发誓:若能活下来,一定当个医生。蒙上天眷顾,他在一次次的治疗中痊愈了。长大后他如愿考进医学院校,经过发奋苦读,连续攻读外科学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于2003年成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一名外科医生,拉开了属于自己的医学大幕。

      只要足够优秀,机会便接踵而至。2011年,经验丰富的陈立天经层层选拔,作为学科带头人被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负责肝移植科室的创建工作。但是,在人力、财力、物力多方短缺的科室环境中,既要做手术,又要建团队的陈立天,只能——

      披肝沥胆 砥砺奋进

      “当时我们科室就一个博士后和一个博士加我三人”,陈立天对记者说,再加上医院缺少供体资源。面对庞大的手术需求,面对焦急等待的肝硬化呕血、便血的患者,必须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于是在本来除了麻醉师和护士,最起码还需要三人合力才能完成的肝移植手术中,“我们往往是两个人做手术,另外一个人出去取供体”,每天都像陀螺般高速运转,白天取供体,晚上回来马上做手术。

      因“肝源保存条件非常苛刻,过期即废。有的医院技术落后,病人不愿意去”,于是有肝源没病人,有病人没肝源的医疗困境突显。即便如此,陈立天并未怨天尤人,而是逐渐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带着病人做手术,哪里有肝源就去哪里!这样供体不需要转运,缺血时间短,缺血再灌注损伤轻,肝脏质量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待病人进入恢复期后,再带回上海跟踪治疗。

      科室刚成立那几年,陈立天成了空中飞人,他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探讨病情、推导方案、设定预案、实盘操作……就这样,凭借一台台成功的手术案例,让上海新华医院肝移植科在全国逐渐建立了良好口碑,陈立天团队成员们的技术也日臻成熟。

      时至今日,陈立天已累计主刀完成肝移植手术1100余例,参与完成肝移植1800余例。其中不乏一些复杂案例——

      原位肝移植手术加门静脉血栓切除术

      2018年4月的一天,陈立天迎来了一名危重患者。47岁的陆先生,2016年因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做过脾栓塞、脾切除手术、肝部分切除术。2017年自己把抗病毒药物停掉,开始每天口服中药调理身体。2018年初出现了乏力、纳差等症状,肝功能极度恶化、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血胆红素高达648.2umol/L。经过四次血浆置换都不见好转,患者出现了肝功能衰竭、肝昏迷、肾功能不全。求助上海各大医院,均被判“死刑”。后慕名辗转找到陈立天教授,希冀能“起死回生”。

      陈教授仔细分析患者相关病例报告后,认为还有抢救的价值,救活的希望。于是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立即找肝源手术!此时已是夜晚10点多,夜雾笼罩着大地,满天繁星映射在都市楼宇,如闪闪烁烁的千万萤火,在静谧的时空里,马上要上演一场生命保卫战!

      “病人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都很差,肝昏迷,有上腹部手术史、大量腹水,门静脉血栓,手术会很困难。”陈教授一边述说着患者情况,一边操起电话多方寻找肝源。短时间内就确定了某省会城市大医院有一个匹配的肝源。此时120救护车已整装待发。随后患者就位,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了这家医院。积极术前准备完成,一把手术刀切入……

      1小时过去了,2小时过去了……8小时之后,手术室的灯灭了,陈立天拖着疲倦的身体,端着切下来的肝脏走了出来!“手术很成功”,伴随着这一声有气无力的告知,患者家属热泪盈眶,家庭顶梁柱保住了!术后1个月,患者回家休养。至今已近一年半,患者已经恢复如常。

      这台手术非常困难,患者腹腔广泛粘连,凝血机制出现严重障碍,任何一寸肌肤都是出血点、身体上多处淤血斑。肝脏周围被结肠、十二指肠、胃等周围脏器牢牢包裹,致密粘连,稍微不慎就会导致肠管或胃等脏器的损伤。尤其是门静脉血栓的切除,在保留完整血管内膜的前提下,血栓全部切除,一旦血管破裂,患者可能当时就会因急性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

      坦然,这只是陈教授做过的复杂案例中的其中一例。医学难题多如繁星,危重患者突如其来,任何一台手术的成功均非一人之功,参与其中的所有医务工作者都在时光流转中造就着一个个不朽传奇。在这传奇的背后,归因于自己在医学道路上的努力奋进,同时亦归功于前辈们的悉心教导,陈立天深知传承的力量,不断——

      传授经验 扶植新生

      自2008年起,带教研究生。秉持“实践出真知”这一理念,陈立天把学生带到临床一线,白天参与手术,晚上查文献做科研。为最大传播经验、培植新生力量,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陈立天参与学术讨论、科普讲座、著书立说,协助多家医院开展肝移植手术,把在多次手术史、再次肝移植手术病人、以及复杂的肝胆胰胃肠、后腹膜肿瘤手术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倾囊传授,并持续关注领域前沿课题,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手术前后肝静脉流出道的MSCT研究、肝移植术式的改进等方面开拓创新。

      所谓山不争高自成峰。在人类与疾病的拉锯战中,医家扮演着直面作战的角色,在历史的长河中走的沉重亦艰辛,但一次次生命的挽救、科研成果的跨步,也昭示着我们越来越接近生命的答案,也愈发坚信因这些匠心医家的存在,“健康中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人物简介

      陈立天,男,1969年9月出生,满族。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卫计委授予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肝脏移植医师。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器官移植专科委员会第3第4届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第1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专刊执行总编。

      从事临床肝移植工作16年,2003年博士毕业分配到亚洲最大器官移植中心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东方器官移植中心工作。2011年人才引进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组建肝移植科,任肝移植科行政主任;2014年肝移植科合并到普通外科任医疗组长至今。累计完成1180余例肝移植手术。完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首例本院医生主刀肝移植手术及首例肝肾联合器官切取手术。曾到国际上著名肝移植中心日本京都大学、香港玛丽医院等参观学习。主刀肝移植手术病人大部分已经存活8-10年并走上工作岗位。在多次手术史、再次肝移植等复杂外科手术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对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有深入的研究。协助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开展肝移植手术。曾获得2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承担并参与完成多项科学基金课题。第一作者在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著30余篇,SCI收录9篇。参与《中国肝脏移植》、《肝移植手册》、《器官移植手术图谱》等图书部分章节的编写。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8:00-11:00分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