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人如何走好“三化”

17.11.2014  12:25

 

      如果要问当下大学出版人最关心什么,集团化、数字化、合作化这“三化”会是很多人的回答。在前不久落幕的第27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上,大学出版人围绕着“改革·合作·发展——教育出版的新态势与新对策”主题,对上述“三化”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建集团:船大才能行得稳

        作为首批参与转企改制试点的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金英伟是尝到了改革甜头的,不仅出版社享受了多年的税收优惠,而且出版社获得的书号也从以往每年157个增加到了现在的600多个。也正因此,大连理工社的职业教育图书达到了10年出版1700多种的规模,成为该细分市场的领头羊。但是,在后改革时代,在出版集团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时候,大学出版人坐不住了,于是,成立集团、“抱团”发展成了他们一直期望并努力付诸实践的模式。“现在我看到带‘股份’两字的企业,就会眼前一亮。”金英伟说。

        在全国108家大学出版社中,成立集团者的确不多,目前仅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武大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出版集团成立,成为大学出版集团的新兵。

        谈起成立集团的曲折,大学版协理事长、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坦言,的确经历了一个长时间认识的过程。医学图书板块是清华大学社的强项,虽然已经做了10年,但是一直做得很艰难;少儿图书2年前就在做,但是因为缺少带头人,市场定位还在摸索,所以做得也很不容易。现在出版社纷纷都在做的新技术相当耗资,清华大学社仅仅《美丽化学》一个项目就花费了几十万元。正如宗俊峰所说,船大稳定性才强,成立集团就是想通过资本纽带,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迅速做强做大。

        在大学出版社中,只有七八家综合实力较强,大部分大学社都属于中小型出版社,光靠自身力量难以做大规模。于是,“抱团”成了他们的选择。卓越大学出版联盟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金英伟对于大学品牌与出版社品牌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困惑,有的大学社背靠知名大学,自然不愿把名字改掉;有的大学社天生名字就限制了其出版领域,比如大连理工社一出生就是做工科图书的。如何才能打破地域、领域的限制呢?包括大连理工社、东南大学社、天津大学社、同济大学社、重庆大学社等9所大学出版社去年11月联合成立了卓越大学出版联盟,他们将切实加强在各领域的实质性合作。金英伟透露,该联盟委托东南大学出版社向财政部申报的一个项目最近刚刚批下来,今年将出100种学术著作精品,统一标志、统一装帧、统一版式、统一销售,各社组织出版的图书实行交叉终审,以保证图书整体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规模化、集约化道路上,大学出版社前进得还有些缓慢,目前也没有一家上市企业。

        数字化:深挖专业有前途

        一直以来,教育出版都被认为是最容易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出版类别之一,国外的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教育出版集团已经在数字出版领域形成了成熟的赢利模式,并占领了市场制高点。在宗俊峰看来,教育出版数字化,必须从具体专业领域出发进行设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并与上下游密切合作,联合制作大数据时代的优质内容,携手共建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宗俊峰认为,大学出版社要先搭好融合的内外架构。对外,要与技术商、运营商协作,融合发展。因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建设必然是多元合作的过程,而且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相互借力,共同发展。对内,则要探索“云”背景下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可以打造高效的“云”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出版规模经济;发挥“云出版”的大数据优势,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研发“云出版”的版权保护技术,提升数字版权保护水平。

        在此次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上,清华大学社的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文泉书局、数字教学服务平台——智学苑、出版物全文搜索引擎——书问搜索,受到了大学出版人的关注。文泉书局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学术著作和教材,目前在线提供清华大学社及近20家合作出版社的数字图书、数字期刊,上线1.7万余种图书。智学苑是清华大学社与数十名高校骨干教师合作开发的,利用先进的平台功能帮助高校师生实现个性化教学,目前已经有35门课上线。书问(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清华大学出版社控股公司,合资方是一家专业软件技术开发公司。宗俊峰说,目前书问公司推出的产品是书问搜索(www.bookask.cn),为用户提供书页级的内容搜索服务。

        在订货会上,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一款“动起来:M+Book”产品引起了《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的兴趣。M+Book,即Multimedia Mobile Book,是一套区别于普通教材的完整的教与学的“工具书”。该社社长章梓茂是该项目的策划人,他以空气制动阀教学为例向记者演示,只要扫描书中二维码,就可以安装对应的应用程序。进入程序后,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想要了解的识别图形(如空气制动阀)扫描,立体形象就会出现在手机里,可以360度观察,可以分解模型学习各个零部件。章梓茂说,目前该项目正在高校学生和教师中试用,反响非常好。

        谈合作:优势互补获双赢

        大学出版社普遍体量不大,要想做大,合作是其必由之路。近些年,南京大学出版社与民营企业、出版集团、同行出版社、地方政府文化部门、院校、媒体等多方力量开展了多维度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通过版权输出、活动走出去、人才走出去、走出去的平台建设、经营走出去等途径,在国际合作上成绩斐然。在订货会上,两社社长分享了各自对内、对外合作的经验。

        在南大社社长金鑫荣看来,领导层要关注如何寻找合作对象,探讨合作形式,建立合作关系。在谈及南大社合作方式上,金鑫荣打了两个有意思的比喻: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可以说是招美女,一定要是优秀企业,双方合作要规范,进行程序化管理,但不能拉郎配;与出版集团的合作,可以说是傍大款,比如与凤凰出版集团合作,成立凤凰—南大传媒有限公司,主要出版少儿教育图书。南大社还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下属经营部门优势进行合作,比如与江苏省教育厅下属报刊中心、江苏省美术馆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金鑫荣认为,在合作过程中,出版社要主动些,在沟通中经常能产生很多合作意愿。此外,合作不能只是一锤子买卖,还要扩大到制度、模式层面。

        提及上海交大社的国际合作项目,业内人脱口而出的就是大飞机出版工程。该套丛书被业内誉为“出版为国家社会科技发展服务的典范”,连续两期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大飞机出版工程已经与爱思唯尔签署了版权输出协议,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我国单方面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翻译出版大飞机专业图书的历史。对于大学出版社国际化建设,上海交大社社长韩建民认为,在版权输出上,要主动策划外向型精品图书,选择国际顶尖出版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在活动走出去上,上海交大社更多是利用国际书展和中国主宾国等平台,举办重点活动,扩大走出去的影响力。从2012年开始,上海交大社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科技馆首次开设独立展台,韩建民说效果非常好,与不少顶级出版商达成了合作协议。

        在韩建民看来,经营走出去是国际化的高级阶段,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可以称为国际化与市场化合作的典范。但韩建民直言,现在国际化建设中也面临诸多困难,比如翻译难度高、成本大,中翻英千字300元,但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此外,在品牌和渠道建设、原创作品规模、国际化出版方面的人才也比较匮乏。韩建民希望,未来,国际化建设能够成为大学社经济效益的支柱之一,能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渠道,能够拥有国际化作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