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大大四毕业生“高三手记”走红网络
四本日记就是她“高三的重量”
寄语考生:尽情享受我们的节日吧!
这两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四毕业生黄伊文写于四五年前的一篇“高三手记”,满满的正能量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高考,既然无法绕过,不如就像黄怡文说的那样:“尽情享受我们的节日吧。” 联系上黄怡文的时候,她正在云南享受着自己的毕业旅行,当记者说明来意,电话那头的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日记其实是2010年我上高三的时候写的,前几天翻到就随手放到网上,初衷是想鼓励一下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孩子,没想到被大家关注了。” 黄怡文告诉记者,自己当初在无锡的一所重点中学读书,升入高三的第一天,大家都做好了迎接海量试卷的准备,结果班主任却提了这么一个“不合时宜”的要求:每个同学每天写一篇日记,“其实也不叫日记吧,就是让大家把每天的心情和感触记录下来,完全没有篇幅和字数的要求。”黄怡文坦言刚开始不仅仅是意外,甚至有点排斥,“大家都知道高三学业压力大,不求减负,也别增重啊。” 不理解归不理解,黄怡文的“高三手记”在2010年9月16日正式“开篇”:“对高三,怀着敬畏的心,我知道,未来这条路不平坦,但这280天,每天都在走下去。人人皆可为尧舜。”黄怡文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老师常说的这句话,“当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有多大的野心称王争帝,而是要做到最好的自己,通过努力做成觉得不可能的事。”黄怡文说。就像写第一篇手记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但一年的时间,黄怡文给自己的人生准备了一份很有意义的礼物——四本沉甸甸的日记,“那就是我高三的重量。” 直到现在黄怡文依然保持着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看着高三手记,那时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虽然高三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但很感谢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这比多刷一道题有意义得多。正是这些文字,给我们留下了回望的资本。” “我们的未来,很美很充实” 2010年9月29日,“今天,我的历史上又多了一个里程碑。我报名了1500米运动会比赛。18岁,就是要有敢想敢做的勇气!”和很多人有所不同的是,黄怡文对高三的记忆不全是黯然的,甚至带着一点暖色调,“不是只有学习,我们也有生活,也许是因为遇到了开明的老师吧,并没有给我们太大的压力,但是高三的压力却是无处不在。”黄怡文说,日记和运动成了陪伴自己的良友。 “过了今天,满打满算也不过六个月零九天。我们的现实,很累很残酷。我们的未来,很美很充实。”黄怡文说她特别想告诉眼下正准备冲刺高考的孩子们,那时候觉得高三是人生最难以忍受的时光,熬过了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后来才知道,至少那时候是人生最简单的日子,“身边有一堆‘同病相怜’的小伙伴,身后总有父母默默注视的眼神为我们铺路。” “想到还有68天,可是真正能坐在这里听老师讲课却少于68天,回想起每位老师上课,拿着书或卷子、粉笔,或讲或写,那身影,现在都颇有感触,若是6月30日,想起这些,回到这里,课桌里没有书本,前面没有满黑板的板书,没有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话,甚至连再拖一次课的感觉也没有,那时想想会哭的吧。”在黄怡文的文字里,几乎没有铿锵的呐喊或是强烈的语气,相反很多都是淡定的心境和平常的感受,“也许写的就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高三的心情吧,所以大家才觉得真实。” 高三真正理解了亲情和友情 “2010年11月6日,女生宿舍楼下的‘爸爸们’已经成为一道风景了,大冬天的,真心疼,”黄怡文就读的高中是寄宿制的,周末家长可以来送饭,“但是爸爸不能进女生宿舍,所以楼下就常常会有等待的爸爸们。我知道爸爸妈妈是永远不会变的,可以给的他们都会给。我觉得自己是在高三这一年开始重新理解亲情。”虽然并不是那种“不让父母省心”的孩子,但黄怡文直到现在都觉得,高三那一年自己才开始真正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 “朋友和我自己,在这段时间里,都变得透明简单,不思不想,无忧无虑。一笑,就有月光闪烁,这月光注定会温暖日后漫长的生活。喜欢9点25分,不是因为下课,只因为我们又可以在樱花飘落的湖水旁,听木阶吱吱的响,听你大声地讲悄悄话给我听。”这段被黄怡文笑称“有些爱情味道”的文字其实是她写给好朋友的,“高三的友情特别珍贵,是那种战友般的感情吧。友情和亲情一样,让人觉得暖觉得真觉得久。” 当记者提出让黄怡文对即将走进高考考场的孩子们说一句话的时候,她含蓄地说满满的祝福都在“高三手记”的这些文字里了,而她自己也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高三只是一个过程,加油!” 记者黄欢
原标题: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