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医院产科一"卡"难求 中小医院门可罗雀
记者“五一”节前一早来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厅里已是黑压压一片人,超声室、验血处、拍片处等科室门前都排起了长龙。一位等着做B超的孕妇取到的是47号,她说至少得排两小时才能轮到自己。
“昨天我8点多出发去医院就已经没号了。所以今天早早就出门了。”家住南京白下路的孕妇曹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她听新闻里说,为建大卡有些孕妇全家出动,用纸盒排队。“今早7点出发的,本以为来得够早的,可到了才知道,还有来得更早的呢!还好,我终于抢到号了。”
一方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省妇幼保健院、鼓楼医院等大医院产科处处人满为患,被挤得直喊“吃不消”。而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医院的产科,却门可罗雀,严重“吃不饱”。
大医院产科一“卡”难求
今年是“猴年”,加上受“全面两孩”政策的影响,双重因素叠加,南京几家大医院的产科非常拥挤。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每天建大卡的人数只能限制在80位。该院官方的解释是“资源实在有限,多了接待不了”。医院一位主任告诉记者,就算托关系找熟人,建卡至少也要提前20天。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同样人满为患。“我们总共就100张产床,接待能力有限。到今天为止,来做三维超声的已经预约300多人了,全部做完至少要两周以后。”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有关人士说,去年同期每个月能接生360个宝宝,而今年每月是570个左右,有的月份突破600个;去年全年接生宝宝4000多个,今年估计少说也得8000个。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该院共设置产床328张,近3年的新生儿分娩量分别为1.89万、2.26万和2.12万个。而10年前,分娩量大约只有1.3万-1.5万个。
为了能挤进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建个卡,不少孕妇不得不全家出动排队,一些“过来人”甚至还把建卡经历制成“攻略”发到网上供人借鉴。
中小医院产床长年闲置
今年生孩子的人数真的特别多吗?
“2014年南京市共出生8.26万个孩子,2015年是8.34万个。今年两个生育高峰叠加,预计将出生9.5万-10万个孩子。虽然新生儿出生量有些增多,但如果不扎堆去择大医院,南京现有产科资源能完全满足孕妇的需求。”南京市卫计委基妇处副处长李锡培介绍,因孕妇过度扎堆,各大医院冷热悬殊非常大。
2015年南京出生的新生儿中,主城区约占60%,其中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约占四分之一,其余主要分布在鼓楼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南医二附院、中大医院等几家大医院。
产妇越来越向少数大医院集中的同时,基层中小医院产科在不断萎缩。过去,除了老下关医院、玄武医院,在江宁、六合、高淳、溧水等区,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产科,但后来逐年萎缩,目前全南京只有6家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有产科,而主城区一家也没有。南京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产科风险大,出一次医疗事故很可能几年的利润不够赔的,加上一些医改政策不利于基层医院的产科,于是产科渐渐淡出了二级医院。
目前南京具备接产能力的机构有47家,编制产科床位有2089张,但去年实际使用床位只有2060张,基层和郊区部分二级医院的产科床位长年闲置,江宁、六合区几家二级医院去年接生数不足百人。而主城地区部分大医院的入住率不到80%,南京中大医院去年只接生了1700多个孩子,南京市第二医院接生了1400个孩子。
资源倾斜把产妇留在基层
“大医院产科一卡难求,基层医产科院门可罗雀,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合理的分级、分工制度,否则大医院产科再扩展也解决不了问题。”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南京市卫计委法监处胡晓翔处长说,妇女生孩子是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只要没有并发症就没有太大风险,基层医院产科完全能接生,完全没必要全扎堆挤到大医院去。
其实,一些区级医院、基层医院、民营医院产科也都不错。地处南京闹市区的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在二级医院中规模算是最大的,现有产科床位40张,去年接产新生儿却只有800多个。该院院长张革说,他们医院硬件条件挺好,目前又与南医大二附院产科结成医联体,对方常年派驻专家在这里指导,技术与三甲大医院差不多。南京华世佳宝医院去年接生820多个孩子,江宁世纪现代也接生730多个,高淳妇康医院接生680多个,在孕产妇中都很有口碑。
胡晓翔认为,目前南京正加紧医院信息化建设,届时各家医院产科每天建卡人数、生产人数、床位使用率等,市民都可以从网上实时查到,从而帮助市民作些分流。但从长远来看,光靠大医院挖潜肯定不行,还得依靠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倾斜来加强基层产科,并通过医保等政策调节手段,引导多数符合自然顺产指征的孕妇留在基层医院,这是根本出路,也符合医改精神。(仲崇山)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