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关键词解读第四届“中国软件杯”

24.08.2015  09:13

  鬼才平实创投

  上个周末,由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决赛在南京落下帷幕。来自31个省市及地区的2518支队伍,历时1年才最终决出胜者。在整个过程中,记者发现,“鬼才”、“平实”、“创投”成为本届大赛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鬼才”:早已被知名企业盯上

  试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旅客初次来到南京禄口机场,此时他最需要什么服务?他可能会查看订票信息,寻找航空公司的服务台。候机楼很气派,可他应该往哪边走?在登机前,他也许会光顾免税店,那么商店在哪里?

  机场旅客问卷调查显示,偌大的机场,使得三分之一以上的旅客在“找路”上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近一半的旅客抱怨过指引牌不够明了。如果有一款手机APP,是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届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来自福州大学的郑家兴和他的“JinGangLang”团队将要着力解决的。

  “智能手机上的地图APP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仅限于室外应用。”郑家兴认为,机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内部人流复杂,寻找一条通向目的位置的路径很不直观。而各种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为解决室内导航的问题提供了一条路径。郑家兴和他的团队所开发的手机APP,则实现了快速路径规划,以友好、可视化、交互的方式,引导旅客前往目的位置。

  “我认为他们称得上是‘鬼才’。”江苏国瑞信安总经理王雷表示,公司已经连续3届参加“中国软件杯”,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该项赛事,招到了一些“鬼才”。“每一次,我们都出了一些难题,而这些‘鬼才’们,都能完美地把它们解决,我当然要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过来。

  “平实”:为“90后”创客正名

  近期,“90后霸道总裁”余佳文走红网络,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他在去年放出豪言,将拿出1亿元分给自己的员工,而本月,在和互联网大佬周鸿祎的对话中,他又坦言“自己就是做不到,认怂怎么了?”一时之间,公众舆论开始给这些“90后”创客们,贴上了“玩得太过”、“不务实”等等标签。

  事实当真如此吗?至少在一直参与本届“中国软件杯”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看来,很多人的“有色眼镜”应该摘掉了。“在这届杯赛上,平实,是所有参赛选手所展现出的共同特质。”据葛道凯介绍,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不仅有着天生的蓬勃朝气,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答辩时,12支代表队就有9支明确表示,他们将依靠产品的质量与信誉来赢得市场,而不是依赖炒作。

  来自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陈秀相和他的“尚Wifi”团队,是另一支获得特等奖的团队,他们就很务实地将研究方向定在了“移动端无线WiFi侦测及位置分析软件”方面。“我们一切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比如通过生成二维码,好友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自动完成连接,快捷并且安全。”陈秀相说。

  “创投”:7支团队获资本青睐

  “软件定义了世界,而这些参赛者也改变了世界对‘90后’的看法。”江苏苏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投部总经理吴耀表示,正因如此,他对于今年杯赛新增的创业投融资对接环节充满了期待。

  作为本届杯赛的最大亮点,该环节为有创业意向的参赛队伍提供了对接投资机构的高效衔接平台。其中,一批优胜团队脱颖而出,得到来自投资机构代表的青睐。

  来自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上前后”团队,研发出的“高校教务微信公众平台”,就因其对于高校教务工作所实现的精细化管理,被苏豪投资集团所看中,吴耀本人也将担任“上前后”团队的创业导师。

  数据显示,通过本届杯赛,共有尚Wifi、WHU Practitioners、上前后、找查帮、L&L等7支优胜团队,与苏豪投资、万马资本、和亨资本等5家投资机构达成创业结对意向。

  全程参加杯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则表示,相比工程人才,今天的中国软件业更需要创新人才,而当前产品更迭的速度之快、存活率之低,使得这些创新人才亟须资本的帮助,“中国软件杯”此举无疑为产业的创新之路指明了方向。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澄 成芳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