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达人”16年攒下20多本无偿献血证

16.07.2015  14:53

  组织爱心团队定期看望留守儿童孤寡老人

  江南时报记者吕晶晶

  请关注本报官微

  温暖你我他

  社区正能量

  姓名:黄堃出生年月:1982年9月

  职位:国家电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格言:用自己的力量救治他人是件温暖的事

  

  请您举荐南京“社区模范

  联合主办:南京市文明办宁波银行南京分行江南时报社

  参与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25-58682529 QQ 115651733

  30岁出头的黄堃在南京血液中心也算小有名气。两个月一次的“出勤率”让他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年寒暑假血库告急,黄堃还会带着公司组织的爱心公益团队一起来献血,为那些等待救治的患者解决燃眉之急。从大一初次走进献血车至今,黄堃的书桌抽屉里已经攒了足足20多本无偿献血证。每次收到血液中心的提示短信得知自己献的血又救治了他人,黄堃都觉得心头一暖。他说,生命是脆弱的,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通过“黄堃爱心志愿服务队”将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江南时报记者吕晶晶

  受南钢球员胡雪峰影响,领到第一本献血证

  “2000年我刚上大一,那时候特别喜欢打篮球。有一天我打完球跟同学一起回宿舍,看到一辆无偿献血车停在操场上,外面摆了几个简单的宣传板。其中一张展板上面是我的篮球偶像,南钢队的胡雪峰,我这才知道他是南京的‘献血大使’。”黄堃说,这次经历让他记忆犹新。当时,19岁的黄堃带着好奇与“偶像情怀”盯着展板研究了半天,决定献一次血尝试一下。

  黄堃说,那一天是11月16日。无偿献血车上的护士边给黄堃抽血,边告诉他献血其实对身体健康没什么影响,提醒他献血后的注意事项,比如要等到6个月后他才能再次献血。“要等6个月吗?那就是明年5月16日。”黄堃暗暗记下了这个日期,他想,反正对健康没有影响又能帮到别人,不如以后也来献血。回家后简单跟家人交代了几句,他就把献血这件事列入日程,一坚持就是16年。

  一张无偿献血证上能记录三次献血,刚开始黄堃还会数一数献血的次数,日子久了他也不在意这些,就把所有的献血证统一放在书桌抽屉里。“现在大概有20多本吧。”他告诉记者,起初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很担心,觉得好端端地扎针献血终归有害处,为此他也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劝服亲友。他说:“只要走正确渠道,适量献血对身体没有坏处。血液中心提供的都是一次性献血器材,按要求献血是非常安全的。而且每年体检我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这一点很有说服力。

  青海玉树震后他每两个月捐一次“成分血

  起初黄堃只是在无偿献血车上献血,也不大懂得无偿献血的“门道”。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一场地震让全国的爱心人士行动起来,在一段介绍灾情、呼吁帮助震区的新闻节目中,黄堃偶然得知除了像以往那样捐“全血”,还可以直接捐赠“成分血”。实际上,在临床治疗中病人输全血会给心脏造成负担;而机采成分血能够分离血液中的血小板、粒细胞或外周血干细胞等成分并储存起来,这种“成分血”在临床上的利用率更高、更有效。

  “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也问了医生、护士,就改捐成分血了。”黄堃告诉记者,采集成分血需要特殊的机器,只能在南京血液中心。平时他都在公司所在的高淳区淳溪镇生活,献血也就近选择高淳的采血点;逢周末和节假日回家,他就去紫竹林的南京血液中心献血。采集一次成分血大约一个半小时,采血间隔为28天,平均算下来他基本每两个月就会献一次成分血。

  黄堃调侃,能够坚持献血是因为自己的性格:“我是处女座,典型的强迫症。”其实,支持他一路走下去的是献血后的那条提示短信。他说:“献血后大约一个礼拜左右,血液中心就会发来短信,告诉你这次献的血已经用于临床救治病人,这条短信让我觉得很温暖。捐赠大笔善款这种事是比尔·盖茨那些富翁所做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献血这类方式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帮助别人。

  黄堃的全血捐献量已达到4个健康成年人的总和,他先后荣获了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第八届南京市“好市民”等称号,获得了中国红十字总会“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如今还是中华骨髓库义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公司用他的名字成立40人的爱心公益团队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堃的领导得知公司里有这么一位“献血达人”。经过一番讨论,黄堃所在的国家电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决定由公司团委组织一个团队,名字就叫“黄堃爱心志愿服务队”。黄堃说:“公司书记说,献爱心这种事不能光是一个人做,不妨带动周围的人把这份正能量传递出去,以‘献血’为契机带着公司的年轻人做些有意义的事。

  2011年,黄堃爱心志愿服务队不到20人,至今已经扩大到近40人的规模,团队成员都是供电公司的团员。早在成立爱心公益团队之前,公司团委的活动上就有人找黄堃问献血的事,既好奇又带着一丝畏惧。“女孩子比较关心献血疼不疼,男同事会问对身体有没有影响。”黄堃觉得,服务队的成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凝聚了一帮青年人,让这份帮助他人的爱心得以传递。

  第一次组织去血站献血,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没有献过血的人始终心里有顾忌。黄堃对服务队的同伴说,你觉得可以就献血,不献血也没关系,可以在旁边了解一下。几次活动下来,一开始对无偿献血有些犹豫的同事都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现在,服务队一般每半年组织一次无偿献血,得知国内主要的献血人群集中在部队和学校,黄堃每次都在7到8月、11到12月各组织一次献血活动,在血库告急的时候“雪中送炭”。

  除了献血,服务队每年还会组织看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活动,送一些生活必需品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能利用工作专业上门服务。黄堃举例道:“小朋友好奇心比较重,我们会教他们看电表、安全使用电源插座和电风扇,提醒他们不能在高压电附近放风筝,做一些电力知识的普及。老人家里的电灯、开关坏了,我们就请同事上门帮他们修一修。主要在高淳活动,偶尔也去南京的其他区或者安徽。

  黄堃感慨,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他希望通过团队进行“爱心接力”,把关怀辐射给更多的人。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