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高教辅图书编校质量

15.06.2015  10:22

        教辅图书作为学生辅导和参考用书,由于其实效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强,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另一方面,因其发行量大、成本低、利润高、见效快,也使不少出版单位趋之若鹜,教辅图书成为图书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板块之一。盲目地跟进、过度地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以编校质量问题最为突出。

        差错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仅以近年来市场上销售的教辅图书为例,其错误类型就涵盖方方面面,包括文字性差错、知识性差错、事实性差错、逻辑语法差错、题目和答案错误、词语误用、格式体例不统一、标点符号错误、数字符号和公式错误等。

        例如,在《小学语文轻阅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多瑙河全长2860米,沿途接纳了300多条大小支流,是欧洲第二大河。”这条世界闻名的河流如果只有2860米,怎么能称为欧洲第二大河?显然是长度单位有误,把“千米”错为“米”,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在《语文综合学习手册》中,有一题为“积累有关描写景物的成语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深、秋兰飘香……”上面所列的词均不是成语,这显然会误导学生。在《猫头鹰阅读》中的“阅读评测”里,有一题为“找出词语的反义词:反对—”,此题答案写的是“答应”,而“反对”的反义词应该是“赞同”。如此这般,学生怎能不迷茫呢?

        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一些出版单位盲目追求高增长。为抢市场、赶进度,不得不仓促上阵,压缩甚至省却了编辑、校对的工作时间,弱化了编辑、校对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程序。

        其次是部分教辅图书原稿质量不高,粗制滥造,抄编重复。良好的稿源是优质教辅图书的基础,可有些出版社忽视了教辅读物出版的专业性,让部分资历不够、出版专业知识欠缺的非专业人士组织稿件和参与编校工作。他们中有些人既不能很好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点,又不能掌握国家有关出版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如果出版社再把关不严,在这种情况下教辅图书出现各种差错也就不足为奇。

        除了出版系统自身的原因外,还包括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些问题,如相关政策法规的滞后,应试教育导致的师生盲目跟风等。

        市场竞争拼的是质量与品牌

        当前形势下,出版单位在完成转企改制后,业绩压力增大,教辅图书稳定高额的利润空间和巨大的市场份额,以及良好的机遇和发展前景,无疑使它成为大家竞相追逐的一块“蛋糕”,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追求高增长已是出版单位共同的目标。但是,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如果不能把质量问题放在第一位,终归是发展不起来的。不顾质量地一味追求增长,带来的只能是有限的增长、暂时的利润和转瞬即逝的泡沫。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也是出版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好的教辅读物不是企业自封的,也不是政府推荐的,而是读者自己选择的。好的教辅读物不仅在于广告宣传,更在于广大读者在长期使用中普遍认可。教辅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竞争。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不断深入,低层次重复和粗制滥造的教辅读物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从长远看,在提高教辅图书质量的同时,还应集中精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势品牌,使之形成系列、形成特色、成为精品。这是出版企业树立形象、提升效益,并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越来越多的读者已从最初的盲从走向了理性,开始寻求具有好的品质和品牌的教辅图书。未来教辅市场的竞争,将不仅仅是质量的竞争,更是品牌的竞争。

        探索教辅质量保障机制

        教辅图书是课堂教材的深入和补充,关系着广大中小学生的成长,错误的知识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要提高教辅图书的编校质量,就需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探索与时俱进的教辅图书质量保障机制。具体举措如下:

        培养教辅专业人才。编辑加工是保障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编校人员是教辅图书的主要责任人,他们自身的文化修养、知识结构,是出版高品质教辅图书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因此,要培养相对稳定的教辅团队,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关于国家图书质量标准和语言规范的系统培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从根本上杜绝科学性、知识性、文字性差错。

        坚守专业出版社品质,建立健全图书质量保障机制。要从每一个环节入手,建立严格的稿件审核制度和编校质量检查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和完善。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做法是尝试由专业社、专业作者来编写“无差错”的教辅图书。他们成立了审读部,将社内外有经验的专家组织起来,共同把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专门成立了教辅分社,在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的前提下,还在图书印刷前和印刷中专门增加一个质检程序,为提高教辅图书编校质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加强监管工作,强化质量考核。除了在制度层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图书质量保障机制外,还应加强对质量的全面监控,将其作为年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责任到人,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近年来开始对教辅图书的内容质量进行全程管理,设立专门部门,对进入每一个环节的图书进行质量抽查,抽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并根据抽查结果给每名编辑评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设有专门的质管中心,负责组织社内外专家对书稿进行印前审读,审核结果计入对编辑的奖惩中,使之成为激励编辑的有效驱动力。

        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教辅图书出版新情况的研究,寻求制度创新,以保证各项规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规范合作出版,加大对优质教辅图书的表彰力度和不合格教辅图书的处罚力度,加强对作者、出版社和编辑人员资质的认定和管理,为优质教辅图书的出版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