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傅张为民入行40多年 想歇手老顾客不同意
图为张为民在为顾客理发。何旭耘摄
理发师张为民在滨江新区木金寺菜场对面开了家理发店,多年来生意一直不错。最近,年过花甲的张为民表示说“想歇下来”,不少老顾客直截了当地反对,有的老顾客甚至“威胁”,你不开店了,我们就追到你家里去。
一个“老剃头匠”缘何令顾客如此留恋?记者到张为民的理发店一探究竟。
理发店被称为“新泰丰”
工农路木金寺菜场对面,张为民开的理发店就在这里,门头上没有招牌,只是在路边放了一块旧木板做的招牌,上面写着“张为民理发店”。
理发店内的陈设很简单,一把老式的理发椅,上面的白漆有些脱落,还有煤炉、脸盆、老式吊扇、落地扇。
理发师张为民今年63岁,头发有些花白,但腰板挺直。14岁那年,张为民便跟着师父学理发,后来他变成了越江理发店的理发师,最多时店里有8名理发师。多年以后,其他理发师陆续改行,只有张为民坚持下来,在木金寺桥头开了理发店。
开理发店很辛苦。每年,张为民只有春节期间休息五六天。“既然学了这门手艺,就要好好坚持下去。”张为民说,现在时尚的理发店、发廊多了,光顾传统理发店的年轻人少了,他的顾客大多是男性中老年人。
这么多年,理发店一直走传统路线,理发、刮胡子、修面等传统技艺,现在的年轻人不会,而很多老年人需要这种服务。
开店时间长了,许多顾客干脆把他开的理发店看成是老字号,背后称之为“新泰丰”。名声在外,张为民对于这样的称呼颇为自豪。
好手艺赢得一帮老顾客
上午7点多钟,张为民就在理发店忙起来了。长条凳上,四名顾客在等着理发。
给顾客刮胡子时,张为民先在顾客下巴放好一块热毛巾,待热毛巾把胡子敷软了,他去掉毛巾,用剃刀在顾客脸上滑动,根据下巴的不同部位调整刀锋和皮肤的接触角度、力度,剃好一小块区域,再用手指摸一下是否顺滑,动作娴熟、干净利索。
87岁的退休教师姚月初是这里的老顾客。“我在老张这剃头已经30多年,老张手艺好,人又和气,刮胡子特别舒服。”姚月初说,他原来的工作单位离理发店很近,经常到这里理发,和张为民很熟。现在,他经常骑车十多分钟来这里理发。
“现在年轻的理发师只会理发,不会传统的刮胡子,张师傅手艺好,收费便宜,发型虽然简单,但理发、刮胡子做下来,在这里感到舒服、自在。”顾客余小龙说。
老“剃头匠”也有新烦恼
因为建设需要,今年3月,张为民把原来的理发店搬到了现在的位置,离老理发店一百多米。很多老顾客慕名而来,生意依然不错。
在一般人看来,生意好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张为民也有烦恼。理发、刮胡子要做到眼到手到,手不能抖。对于63岁的张为民来说,他有时感到年龄大了,想歇下来。
最近,张为民把自己“准备歇下来”的想法和几名熟客一说,一些人听了,立即表示反对,有的说:“你还叫为民呢,这么多人需要你,你怎么能歇呢。”还有的顾客知道他家住在滨江新区宜和村六组,便“不依不饶”地说:“如果不开店,我们就追到你家里去,看你还帮不帮我们理。”
这番话大家是说笑成分的。不过,张为民很担心,从事传统理发老手艺,收入不高,现在的年轻人没人愿意学。要想找接班人学这门传统手艺,难。
当然,张为民心里也舍不得老顾客。张为民说,从事这行多年,虽然收入不高,但精神上的慰藉让他感到存在的价值。“现在年纪大的人需要我,我会尽可能地做下去。”张为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