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激发小微企业创新活力

09.12.2014  17:14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厉以宁12月3日表示,振兴中国资本市场,要促进企业资产重组,按照市场规律重新配置资源;要使投资人能够选择投资对象,达到既能激励自主创新,又能够使低效率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中被淘汰的目的。同时,企业要有健全的治理结构,管理有序;要有一整套市场营销方式,不断开拓市场;要有一支优秀的研发团队,以创新开路。
  “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主题座谈会12月3日在北京举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就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纵深扩展献计建言。 
  摆脱信贷过度依赖 
  今年以来,全社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与新增存款之比超过90%,四大行今年以来新增贷存比更是高达140%。但在如此高的信贷投放条件下,GDP增速下滑的势头仍比较明显,稳增长势头凸显。同时,针对经济增速下滑,还需进一步加大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的声音不断响起。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对银行信贷依赖过度,140%的新增存贷比显然过高。在此形势下,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尤显重要。杨凯生说,要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做好债券市场的建设,运用多种渠道推进股权融资。 
  杨凯生表示,当前稳投资依然重要,但要汲取教训,稳投资要有新方式、新要求。投资要有利于调结构,不能再增加过剩产能;要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不能仅靠国有资本;投资要增加更多的股权投资,而不能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为此,必须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做好债券市场,多渠道推进股权融资。 
  简政放权明确监管职责 
  厉以宁提出,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职责的边界,进一步简政放权。 
  厉以宁认为,证监会的主要监督对象,一是证券交易所,二是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包括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可考虑将公司是否有资格上市交由交易所决定,交易所在与企业打交道时若不合法或不合规,证监会要依法严格监管。同时,交易所实施自律管理时,也应当有边界意识。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提出,在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三点应当特别注意。一是关注是否立足实体经济,不应忘记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二是关注是否按照“三性”,即一次性、可比性、简单性原则监管,应当避免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监管套利;三是关注和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风险及其传导。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表示,股权融资既能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还能缓解杠杆率攀升的压力。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4年,企业股权融资总量为3.27万亿元,仅占115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量的2.84%。股权融资偏少,造成了居高不下的社会负债杠杆率。 
  王东明说:“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是政策主导的资本市场,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放开对IPO的实质性审核,放宽对股票发行的盈利指标要求,尽快推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从而进一步留住优秀企业,使中国公民分享其财富升值红利。”              突破小微企业资金瓶颈 
  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连通资本与实体企业的桥梁,正日益成为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战场。 
  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使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顺利获取发展资金是一个难点。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先后多次提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多层次资本市场或将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全国政协委员、深交所原理事长陈东征提出,应当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瓶颈。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金融支持,财政部和工商局落实了实在的减税免税政策,解决的是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但不是发展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提出,证券场内市场的特点是“门槛高、容量小”,广大中小微企业想通过中小板、创业板解决融资问题不太现实,因此要大力发展“门槛低、容量大”证券场外市场。“在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沪深证券交易所已经做了很多努力,现在,应该大力发展多层次场外市场,不仅要发展新三板,还要发展区域性市场、券商柜台市场。”贺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