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名农口“当家人”专题学习农业供给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领域为何同时出现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现象?中国部分大米品质、口感不输日本大米,为何卖不出日本大米的价格?在新一轮资本下乡大潮中,农村发展要防止哪些认识误区?
上月26日,南京市召开农业供给侧改革培训会议,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应恒、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顾益康为南京市、区、街道、社区800多名农口“当家人”作农业供给侧改革专题讲座。
从无效供给到有效供给
讲座伊始,周应恒向与会代表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201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连年攀升,与之相对应的是,国产农产品连年高产,但库存高企。
与进口农产品相比,国产农产品很难卖出好价格——进口日本大米每斤售价二三十元,高的甚至达上百元,而国产优质大米尽管质量上佳、口感上乘,在价格上也难以望其项背。
“农业要想突破目前困境,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周应恒说,现代农业必须走出新的发展路径,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变无效供给为有效供给。
顾益康以粮食举例说,粮食产量绝不是越高越好,生产者应认真研究消费端的真实需求,生产品质好、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浙江象山瞄准城里人的高端需求,开发了新品种橘子,每箱6个,市场价可达五六十元,是普通橘子的四五倍。“橘子原来是当地农民的自给自足品,现在做成了高档品、奢侈品,这就是有效供给。”
在高淳区,也有无效供给、低端供给变有效供给的生动案例。在慢城的丘陵地区,当地农民因地制宜,从浙江引入早园竹,由于其甜脆可口,且精准切入春节市场,亩均净收入1万元左右,是传统作物经济效益的10多倍。
从乡村空心化到共享乡村
近年来,部分乡村有加速空心化趋势,越来越多农民进城,乡村平时难觅青壮年劳动力,村里只剩下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在溧水石山下村,全村现有农户160户,共608人,其中,老人小孩占比约四成。2015年前,村民大多靠外出打工谋生,有的甚至全家在外,房屋空置率约20%。
顾益康说,新一轮乡村大发展正在经历建设、经营、共享三步曲。其中,建设乡村在浙江已经形成热潮——浙江安吉的一个小山村,2016年吸引的美丽乡村、现代农业落地资金超过30亿元,当地最落后的一个村因为“有山无树”被投资商看中,投入10亿元建设滑雪场。
经营乡村需要吸引专业人才。周应恒、顾益康在讲座中多次提到,振兴乡村,必须通过政策扶持等措施,吸引年轻、有抱负、对农村有感情的企业家前来创业。
共享乡村指将城市庞大消费需求支撑乡村发展,农村则打造成城市的后花园,城乡最终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共享乡村的关键要素包括乡愁、野趣、农民,缺一不可。专家提醒,部分地区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将农民全部迁走,引入全新产业,城里游客进入乡村看不到农民,这种模式很难持续。
从第一产业到第六产业
“第六产业”的概念由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提出。“第六产业”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林水产劳动力为主体,通过有效开发利用农村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以及相关服务业,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餐饮和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进而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在农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周应恒提醒,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础是一产,依托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融合发展才能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留住产业、利润和人气。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二产,南京已有成功案例——果果豆业近年来专注于大豆精深加工,目前已进入全市60%的大中型企业、机关食堂,以及90%的高校食堂,全产业链带动600人就业,年产值1.8亿元;
农村电商三产构建了新型的农村经营体系,有效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位于六合的巴布洛推出了以“线上线下+现代物流”为核心的农产品新零售品牌云厨1站,目前已在主城区开设115家社区店,服务南京10万消费者。受此带动,巴布洛生态谷附近的金磁社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56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2.25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创建,则将城市庞大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入乡村,带动农村人气。但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部分认识误区需要引起警惕。“打造美丽乡村过程中,应该真正站在游客角度营造环境,”有关人士提醒,一些游客前往美丽乡村游玩,一路晒得满头大汗,找不到一点阴凉处歇脚。“以前望见成片大树就到了农村,现在找片阴凉都困难。”
全域旅游也并不是意味着村村寨寨搞旅游。周应恒表示,全域旅游创建,真正意义应是梳理旅游资源,让旅游景点由点串线、由线成面,从而形成全域有看点的旅游格局。(周爱明)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