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个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百岁老人四世同堂过大年
龙虎网讯 一大家子20几口人一起来给百岁老人拜年,一起包饺子。2月19日,农历大年初一,记者来到秦淮区红花街道九龙新寓社区101岁的老人李自元家,目睹了百岁老人四世同堂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情形。
过年吃饺子,家里人多吃起流水席
李自元是山东威海人,1914年7月生。他个子不高,穿戴整齐,身板笔直地坐在沙发上,显得十分高兴。
李老共有3个儿子,老大叫李培阳,老二叫李培选,老三叫李培树。3个孙子、2个孙女都是大学毕业生。3个重孙子、2个重孙女,现在都在上中学和小学,一家共有21口人。当天上午10点多钟,记者来到李老家时,晚辈们陆续登门,给李老拜年,由于人多,每个房间里都挤得满满的,非常热闹。
目前老人和老三一起住,由于年岁已高,老人耳朵有点背,李培树现场当起“翻译”。他告诉记者,父亲年纪大了,喜欢清静和早睡,再加上儿子们都是当爷爷的人了,孙子、孙女们均已成家。李家兄弟商量,年三十各家自个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全家人聚在一起给老人拜年。
采访时,李老家两个媳妇正在忙着包饺子。一直和老人住的三儿媳孙凤玲说,爸爸是北方人,过年最喜欢吃饺子。家里人多,就摆了2桌,主桌是爸爸和儿子辈的,次桌是孙子辈的、重孙辈的。人太多地方小,小辈们就吃流水席。看到小辈们陆续到齐给自己拜年,李老显得十分高兴,吩咐给孙子孙女、重孙重孙女发红包。
过年期间排出值班表,晚辈轮流上门看望老人
李老的大儿子李培阳今年76岁,在他手上,记者看到一份节日期间晚辈看望老人的时间安排表,从年初二到初六排得满满的。这期间,晚辈们分别上门给李老拜年,陪其吃中饭,逗老人开心。
李培阳向记者讲述了父亲的经历。他1947年参军时33岁,已是3个孩子的爹,加入的部队是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由于小时候念过私塾,部队领导看他有点文化,就分配他管后勤。他先后参加过渡江战役、宁沪杭战役、抗美援朝。后来转业到南京,分配到南京盐业公司工作,任人事科长,一家人也从山东来到南京生活。
二儿子李培选退休前也在盐业公司工作,他讲了一件父亲的往事。1982年李老从单位退休,享受离休老干部待遇。一次母亲生病,拿父亲的公费医疗证去医院开药。李老得知后非常生气,对妻子和孩子说,这个证是国家给我享受的,家属不能沾光,否则就是违反政策,并约法三章,今后谁都不能拿这个证看病开药。结果母亲把拿公费医疗证看病的钱给退了回去,李老自己花钱去药店重新给老伴买了药。
长寿秘诀是心态好、生活有规律
照料老公公生活23年的孙凤玲说,爸爸长寿的秘诀是心态好,生活有规律。尽管离开部队多年,但他的作息时间依然保持军人作风,非常有规律。早上6点准时起床,穿衣服、铺床、叠被子,都是自己打理。洗脸刷牙后出门散步,7点半回家,喝杯牛奶。吃过早饭后,看报纸。11点30分吃中饭,然后睡午觉,醒来后出去散步。晚上5点30分吃晚饭,看完新闻联播后上床睡觉。“这个作息习惯雷打不动。”孙凤玲说,老人的饮食也很简单,不吃补品,不吃大鱼大肉,不抽烟喝酒,不打麻将,粗茶淡饭,爱阅读、爱学习,了解国事与天下大事。
家和万事兴,长辈留下的好家风也一直传承了下来。李老3个儿子,没有一个人抽烟,也没有一个人会打麻将。小孙女是一位小学老师,女婿去年还考上博士,李老得知后非常高兴,拿出1万元作为奖学金,鼓励晚辈多学本领。
本报记者 吕宁丰
本报通讯员 陈文萍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