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来宁寻访“国际大救援”

28.08.2015  11:18

  新华报业网讯 78年前,当侵华日军进逼南京之时,一些留在南京与周边的外籍人士曾设法救助难民,史学界称之为“南京国际大救援”。78年后,一群外国留学生专程来宁,寻访这些救援者当年的足迹与事迹。本周六晚,央视四套大型互动节目《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将呈现这一寻访过程。

  “实际上,有关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特别需要国际化的、有国际人士参与的这种叙事的加入。”节目总导演关正文说,这是全人类共同的历史,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和总结,不应该只是中国人在做。

  《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由央视与联手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联合打造。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16位留学生深入中国12个地方,他们带着自己的眼光和体会,以陌生人的视角去认知一个现实版的中国。

  外国留学生到达南京的第一站,是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来自新西兰的罗斯文和来自德国的安东雷站在遗骸坑前久久驻足,他们迫切想要知道,面对如此严酷的战乱,那些西方人士当时为何会留下来?

  安东雷要寻访的人是拉贝。在他留下的德文日记中,安东雷看到了一个有条理、有计划、有幽默感的“南京好人”。

  俄罗斯留学生爱文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曾经参加过二战,他来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希望了解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事迹。爱文发现,在战斗中不幸捐躯的涅日丹诺夫中尉和他几乎是同乡。涅日丹诺夫牺牲时只有24岁,和自己年龄相仿。“在俄罗斯,我们说,英雄必须为人所知。那些在抗战中帮助过中国的外国人,他们也都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波兰留学生严立行说,二战的时候波兰也发生过很多和南京同样的屠杀事件,所以他想做一个对比:人类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看待战争?

  “要特别感谢南京方面把所有的相关史料开放给我们,这也正好符合我们的原则:就是不灌输,不直接给结论,要让老外自己去发现,直接去感受,自己独立地完成表达。我们也非常感激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守在中国的这些西方人士,他们所作出的帮助和贡献,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因为这些救助是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下完成的。”关正文说。

  本报记者董晨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