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这样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08.12.2015  22:41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纳入“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中,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周年之际,“学习中国”推出《外国人心中的“四个全面”》系列文章,今天推出《外国人这样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定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尼泊尔中国问题专家列格纳特-波戴尔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采访时称:“从‘中国梦’到‘四个全面’的提出,显现出中国推进发展、深化改革的决心。我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定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莱索托贸易、工业、合作社与市场部大臣斯库卢米·保罗·措阿奥勒表示:“正是有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并与时俱进的先进政治体制,才保障了中国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

  日本信金中央金库海外业务支援部高级审议官露口洋介认为:“中国既可以保持中高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产业升级,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日本社民党党首、参议员吉田忠智表示,今年的两会具有重要意义,向13亿中国人民展现了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方法,必将成为中国人民为完成这一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契机,同时也是中国政府向国内外展现坚定决心的重要会议。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经济学系系主任尤姆娜·哈麦基说:“中国政府重视民生建设,将经济增长收益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到2020年中国将会进一步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影响世界发展进程

  《卫报》指出,在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之下,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口号,成为战略制高点。

  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罗思义说:“中国拥有全世界1/5的人口,这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是一个普通国家,即使中国百姓普通的梦想,也会给世界带来非同一般的影响。尤其是实现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这意味着中国接近甚至会迈进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这不仅会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还会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影响世界发展进程。因此,对于那些关心中国利益或人类利益抑或二者兼有的人士来说,实现第一个‘全面’可能是今天最好的消息。中国人口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人口的总和,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世界上生活在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口将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中国,也是人类社会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所以,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是向实现‘人类梦’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日本社民党党首、参议员吉田忠智表示:“当前,中国正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将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唐纳德·刘易斯说:“没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制定过如此大胆的未来远景。中国一旦实现(发展目标),将会跻身与美欧比肩的一流发达国家之列。”

  巴西中国亚太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维利诺·卡布拉尔对国际在线记者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适度而又雄心勃勃的目标,它意味着在中国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要达到和欧美发达国家接近的国民收入水平。”

  土耳其中央银行北京经济参赞尤科赛尔·戈迈兹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融汇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和未来发展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积极向中等发达水平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经济目标更丰满

  施氏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施乃康说:“我记得新一届常委班子亮相时,习近平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中国人民最纯真的中国梦。”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在施乃康看来,这句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其实是一项事关13亿中国人民福祉的大工程,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

  柏林德国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学研究部主任克里斯坦·德瑞格尔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经济目标更丰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少有以下几层经济含义。首先是实现环保型和包容性增长。为此,应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展环保产业,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与工业相比能吸纳更多劳动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扩大就业,也就是在低经济增长率下也能实现高就业。其次,经济增长应使更多人受益。为此,应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工资水平,提高消费率,改善人民生活。居民消费需求占比提高也会增强一个经济体对外部经济冲击的抵御能力。第三,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应更多转向创新驱动,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委内瑞拉国家电台资深主持人、媒体评论员诺艾米·卡尔本说:“‘十三五’规划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公平共享发展成果放在重要位置,显示了中国将全面、持续地提高人民福祉的决心。规划还提出了如何切实改善民生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涉及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分配制度、生育政策、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原总干事卡洛斯·马格里诺斯说:“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的努力和奉献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这些内容都体现在激动人心的中国梦里。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心,旨在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它要求继续推进过去几十年成功的经济社会实践,促进创新、创业和贸易,从而为全体人民创造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教研室副教授伊琳娜·科库什金娜说:“中国公民受益于政府经济政策。中国不断开发外部市场,创造了就业岗位,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圣彼得堡大学亚非国家社会发展理论教研室教授萨莫伊洛夫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正在缩小。高水平的生活是社会健康稳定的标准之一。中国已经具备在2020年前跨入小康社会的一切条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要依靠可持续发展

  韩国高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姜晟振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中国的发展方向是通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等具体举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耳其中央银行北京经济参赞尤科赛尔·戈迈兹表示:“中国的表现很抢眼。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波动幅度很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学者发现,长期以来中国制定5年规划的作用被大大低估了,中国的5年规划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称赞。如此看来,中国人民银行既肩负着重任,也拥有较为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有着非常灵活的货币政策体系,同时正朝着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开放的方向发展。”

  罗马俱乐部原秘书长、联合国原助理秘书长马丁·李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意味着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和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更好领会并落实中央制定的战略方针,推动中国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施氏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施乃康说:“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各地两会围绕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也是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突出特点之一。”施乃康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挑战仍然存在

  罗马俱乐部原秘书长、联合国原助理秘书长马丁·李斯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国面临新的挑战: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等。但是,中国已经积累了巨大的人力资本、科技、经济和金融潜能。这些存量将有助于中国建立一个低碳、资源利用率高且环境可持续的新型经济体系,为中国人民带来长久的繁荣和发展。但这需要中国政府以坚强决心和有力举措来克服变革阻力。中央高层的决心和行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还指出,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中国经济已全面融入世界,但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近几年呈现极度的不稳定性;同其他国家一样,在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中国不能再以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需要作出转变以应对资源、环境和气候挑战。简单地说,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和战略需要重新定位,以使中国经济朝着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包容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经济增速下降不影响目标实现

  英国《每日电讯报》5日刊文指出,中国下调经济增速目标,表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以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迈入“新常态”。文章援引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称:“7%左右的增速可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俄罗斯《生意人报》也发表文章称,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去年中国新增就业1300万,这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之一。

  “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日前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人民生活质量却在提高》的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4%,比前一年有所放缓,但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却增加了8%,高于经济增速,农村和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增速甚至更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中国政府推行的富有成效的宏观政策。

  施氏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施乃康认为:“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已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GDP保持在7%左右,是中国在经济转型道路上,由高速增长到稳定高质增长的必然之路。施乃康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经济基本面不仅发生了量的巨变,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用过去的思维思考中国经济是不准确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人民生活将更幸福、社会主义事业更上一层楼;意味着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中国人千百年的小康梦想实现,民族复兴向前迈进一大步。

原标题: 外国人这样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