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复印店老板多是湖南新化人?占全国85%份额
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
连续走访川大6家复印店,老板都是湖南新化人
3所高校20家复印店,15家老板是湖南新化人
川内湖南新化人开的快印店约1200家,成都市约800家
成都商报记者贺华玲
数说新化现象
样本
成都三所高校,20家复印店,15家湖南新化人开的
份额
川内新化人开的快印店约1200家,成都市约800家
投入
高校内十来平方米的复印店,投资约在三、四十万元
产出
2008年至2013年营业额年递增率约在15%~20%,2013、
2014年行业增速减速,年递增率约在10%,而今年相比去年同期,营收下降了约10%。快印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日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冯军旗8年前的论文《新化复印产业的生命史》,在网络走红。据文中统计,近20万湖南新化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复印相关工作。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内三所高校,学校和周边共20家复印店,其中15家的老板是湖南新化人。记者从四川省湖南商会快印分会会长邹联书处获悉,四川省内湖南新化人开的快印店约有1200家,成都市约有800家,占到省、市快印行业约七成。
然而,他们中的先知先觉者已意识到,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纸质产品需求空间受挤压,快印产业正面临转型。
论文走红
新化复印“军团”占全国85%
冯军旗于2006年到2007年,抽取了北京地区8所高校校内和周边的复印店进行调查,并对数十位新化从业者、产业代表人物进行访谈,还原了新化复印产业的发展历程。据文中统计,近20万新化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复印相关工作,来自新化县的打印复印“军团”占据了全中国打印复印市场份额的85%。
在冯军旗看来,每个访谈对象都有一个关于习得维修技术、带徒经营的精妙故事。新化复印产业从40年前开始发展,一共经历“流动维修机械打字机”、“流动维修复印机”、“复印店”、“二手复印机专业市场”、“办公设备制造”五个阶段。具体地说,它展现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五十年前,两个新化人在外偶然获得了机械打字机维修技术。以此为开端,在历史潮流和各种偶然间,新化人把日本和美国的二手复印设备通过国际贸易扩散到国内,通过专业市场销售到专业复印店,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构建了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络。
这样一篇以社会学田野调查面貌展现的文章,8年之后突然走红网络。不少网友对冯博士扎实详尽的调查、深入研究的专研精神感到敬佩,也有网友对“复印店老板多是湖南新化人”的现象表示惊讶,更有网友对湖南新化复印产业显示出浓厚兴趣。
论文意外走红后,有媒体日前对冯军旗进行了专访,在他的眼里,“新化现象”类似于“成都小吃”、“沙县小吃”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扩散型经济”。这种经济现象色彩斑斓,在社会学、经济学领域都极具研究意义。“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本地走访
川大6家复印店老板都是新化人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对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三所高校及周边20家复印店进行了走访,发现其中15家店的老板是湖南新化人。
在四川大学东三食堂附近,一家十多平方米的复印店内挤满了来复印、打印论文的学生,店内7台打印复印机,9台电脑,基本都处于工作状态,三四位店内工作人员在忙活,排版、打印、复印、装订……说着夹杂着地方口音的普通话。
据记者询问,这家店老板便是来自湖南新化的。说到湖南新化复印产业,老板边忙活,边笑笑说,“北大博士一篇论文都写到了嘛,就是那么回事哦。”据他称,这篇论文圈内已传播开,都在谈论。
在四川大学东区东一食堂附近一家复印店,老板邹女士同样来自新化。她来成都从事复印行业有七年了,他们一家人先到成都,后来又将姨父、舅舅等亲戚带到成都,都在做这行。“我们那里,几乎每家都有人在做这一行,都是师傅带徒弟或者跟着亲戚、朋友出来的。”邹女士说。
记者在四川大学走访的6家复印店中,老板都来自湖南新化。
从事快印行业20年的四川省湖南商会快印分会会长邹联书,见证了这个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去年8月,四川省湖南商会快印分会成立,邹联书出任分会会长,目前分会有300家左右会员。据邹联书介绍,四川省内新化人开的快印店约有1200家,成都市约有800家,占到省、市快印行业约七成。
原因探秘
一个人干复印挣了钱,就会带出来更多新化人
复印“军团”为什么是新化人?冯军旗文中提到,这一军团的形成纯属偶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新化县有一部分村民因为从事打印机、复印机的维修攒到了第一笔原始积累,后来发现,机器不仅是可以拿来修,修完了还可以让它鸡生蛋、蛋生鸡。于是一些新化人开始对准日益崛起的打印复印市场一阵猛攻,很快就以家族、邻里、同乡的倾巢出动之势磕下了一条不易发觉的生财之道。
新化的复印产业为什么扩张得这么快?冯军旗认为,师徒制是一个主要因素。师傅不断带新徒弟,而徒弟掌握技术成了师傅后,也开始带徒弟,如此不断循环。很多新化人都是从学徒做起,最后独立经营。
另一个就是血缘、地缘的纽带作用。新化人总结过他们是“亲带亲、邻带邻、友带友”。一个人出来干复印挣了钱,就会把更多的新化人带出来。这也是可复制的、绵延不断的过程。师徒制和地缘纽带效应,导致了新化复印产业的原子式扩张。
据邹联书介绍,新化人在四川开的复印店中中,很多是投资三、五十万元的夫妻店,有部分是投资在200万元左右的中小型图文店,投资上千万的则凤毛麟角。而高校内十来平方米的复印店,投资约在三、四十万元,这也是目前这个行业的基本投资门槛。
行业发展
价格优势与维修技术
冯军旗论文中谈到,“以二手复印机为中心的产业链的形成对产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市面上的打印复印机生产厂商绝大多数来自日本、美国。早期,由于打印复印机价格高昂,新化从业者掌握了维修技术后,几乎都使用从日本、美国淘汰的二手机器。
邹女士介绍,店内这些打印复印机都是买的二手的,新机器价格高昂,这些二手旧机器都是日本、美国淘汰的。据称,这些旧机器大概一、两万元一台,但也仅能用一、两年。坏了后能修的就修,不能修的就再另外购买,“维修技术自己琢磨琢磨就会了。”
新打印复印机价值不菲,与二手的价格相差约6-10倍。据了解,假若一款二手彩色打印机3、4万元,同款的新设备则要三、四十万元,邹联书买的最贵的彩色打印机150万元,同款二手的约40万元。
邹联书说,2007年以后,他的店里开始采购使用新设备,前年在乐山开出的店,所有设备都是新的。他认为,这是新的发展时期的需要,一方面客户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店内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用工成本也会越来越少,此外,客户的满意度因为新设备也明显提升,回头率提高,也会积累更多客户。
随着新化人在这个产业链条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近上游产业链,邹联书也自去年开始了图文行业的设备与耗材代理,做富士施乐、佳能、三菱等厂家的代理商。也有新化同乡人开始了图文行业机械制造。
面临转型
亟待整合做强做大
邹女士感叹,这些年生意越来越难做,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多,“川大周边都有十多家,竞争激烈,价格压得越来越低。”而邹联书觉得,现在快印行业发展已面临转型,已过了拼设备、拼低价的时候。
在邹联书看来,2008年至2013年是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段时间营业额年递增率约在15%~20%,以此增长率,若一家店2008年一年营收120万,到2013年便能达到300万元一年。2013、2014年行业增速减速,年递增率约在10%,而今年相比去年同期,营收下降了约10%。他认为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其次,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房租上涨、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越来越高,此外,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手机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纸质品越来越少、快印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邹联书觉得,这个行业虽然新化从业者群体庞大,但是还很分散,还未能形成联合体,抱团发展的意识还不浓。他认为,“未来需要整合、做强做大,这需要整个行业的努力,还需要政策的参与、支持。”
原标题:为何复印店老板多是湖南新化人?占全国85%份额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