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填海5千平方公里 滨海造地利润超30倍

30.10.2014  12:16

权威部门发布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沿海省市已完成和计划实施的围填海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100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每年新造了一个“香港”。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院士苏纪兰等专家表示,因填海造地、炸岛等人为活动已导致我国海岸海域806个小岛消失,海岸线缩短近2000公里。地方产业发展冲动,30倍的卖地收益,助推了填海造地的疯狂。

长兴岛填海成空港

北方名城大连,正在布局着多处填海造地工程,长兴岛就是其中之一。

自2006年起填海造地,长兴岛累计造地超过33.91平方公里。2010年4月,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6年9月,长兴岛在投入8000多万元填海扩地300多万平方米之后,世界第四大船企韩国STX集团入驻长兴岛。6年后,长兴岛再次劈山填海,造地720万余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5.5亿余元,引进中石油炼化项目。

长兴岛各项经济指标在2010年前后出现高峰。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4月末,长兴岛GDP实现13.5亿元,同比增长196%;固定资产投资45.8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亿元,增长197%。

长兴岛原有户籍人口约5万人,STX大连带来了2万多名工人以及从事配套工作的外协单位工人约1.5万人,伴随这些工人上岛的还有近3万名家属。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全球造船业进入“冬天”,STX大连也未能幸免。2013年春节过后,工厂就开始断断续续地放假。该公司已经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如今,长兴岛上的工厂、居民楼等大量空置,人口不但没有增加到规划的40万人,以前岛上有约9万人,现只有2万左右。相关的多项配套工程都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房地产项目,长兴岛变成了一座“空城”。

长兴岛,只是疯狂填海造田的缩影,然而成功者寥寥。

可供比较的案例是香港填海造地项目。至1995年,香港填海造地总面积64平方公里,使香港陆地面积达到1095平方公里,填海造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8%。

依托世界自由港的经济实力,填海造地为香港财政创造了巨额的收入,仅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西九龙与港岛北填海720公顷,政府纯收入约2041亿港元,即每公顷2.8亿港元。

显然,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并不都是香港。

39个地级市疯狂填海

从渤海、黄海、东海到南海,在我国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11个沿海省份中,除基隆、高雄之外的39个地区级以上的沿海城市,均能找到当地填海造地记录。

全国填海造地以北方较为突出,其中,海岸线、湿地消失情况严重。

今年9月,“让候鸟飞”公益基金发布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间,渤海人工填海造地面积远远超过了2000平方公里,且仍在增长中。据北林大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教授透露,自2005年以来,已有140万公顷湿地消失,占中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22%。

然而,损失环境的背景下,填海造田似乎并未带来持续有效的经济效益。

经历了大规模填海造地之后,如今,长兴岛、花园口、曹妃甸等地经营惨淡。花园口工业园区内的60家企业中,有2/3的企业处于停产停建状态。

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工业区,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现在四大支柱产业如大港口因没有可大量运输的货物成为空空荡荡的港口,大钢铁成为淘汰产业、产能过剩产业,大化工陷入与天津的近距离争夺而面临无法上马工程的局面,大电力也是无法转化发电余热,留下两千平方公里烂尾。

重庆青年报记者按照我国传统沿海经济带划分方式,将海岸线上填海造地区域划分为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的三大板块,其主要功能可大致分为自贸区、航运及旅游等。

在环渤海区域,计划5年内投资500亿~600亿元继续填海造地40平方公里,2013年末召开的滨海新区两会上,官方报告称,将“积极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并将其作为2014年滨海新区的两项工作重点之一。

此外,用于房地产、旅游、海产品养殖等的围填海规模引人注目。以大连 为 例,2010年,填 海300多 公 顷 而 成 的 新CBD“东港区”,世茂、万达、复星等一线开发商纷纷进驻。

在 长 三 角 区 域,上海临港新城位于上海东南端—南汇芦潮港,是洋山深水港的配套工程之一,距离上海市区50公里,规划面积311.6平方公里,相当于1/3个香港,或者20个澳门面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填海造地项目,工程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工 程 期 限 为2003年至2020年。

在南方泛珠三角地区,填海造地工程主要功能涉及旅游开发、工业,代表城市有三亚、珠海,填海造地具体用途涉及机场建设、能源石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