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通车】塞罕坝上的年轻人(1)
7月14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塞罕坝机械林场,25岁的技术员刘鑫洋和队友在马路边等待进山踩点,考核动物物种。刘鑫洋的爷爷和父亲都在林场工作,去年10月,她大学毕业后也考入林场。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塞罕坝机械林场。55年来,一代代青年将这里从一片荒原建设成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和避暑胜地。塞罕坝的罐装空气和松枝花土,和当地特产野山菌、金莲花等一样,受到游客欢送。
7月11日,塞罕坝机械林场,退休后返聘的出产股技术员顾殿江(左)今年63岁,在林场被称为“活舆图”。扑火队员小郝(右)和他的大部门共事一样是林场后辈,2010年退伍后来到林场工作。
7月14日,塞罕坝机械林场,暑期取代父亲来林场当常设工的闫瑞鑫在路边等候搭车回家。在河北科技大学念大二的闫瑞鑫总想出去看看。
7月14日,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科副科长范冬冬,31岁的他已经在林场工作近10年。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域,海拔超过1000米,与内蒙古自治区仅一河之隔。
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千里松林”,是康熙设破的木兰围场的主要组成局部。但经由长期的开围放垦,到解放初期,塞罕坝已成林木稀少、人迹罕至的荒野,也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
为转变“从屋顶向北京扬沙”的局势,1962年,原林业部在这里树立塞罕坝机械林场。原专属承德三个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跟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从全国18个省市被抽调至此,他们均匀年纪不到24岁。
1964年,受上山下乡常识青年典范邢燕子的感召,陈彦娴等6位承德女高中生决议废弃高考,带着“开拖沓机,神气地进行机械化造林”的幻想来到塞罕坝。
在这里,期待她们的是暂时搭建的马棚、地窖,难以下咽的莜面和雪水。塞罕坝年均气温1.3℃,极其最低气温43.3℃,六级以上大风日数达76天。塞罕坝机械林场原副场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的张启恩和时任技巧员的李信回想,冬天的白毛风一刮,屋里的人即便坐在烧红的火炉前也感到不到暖和。一觉悟来,被子和头发上全是白霜。一群年轻人“太闷了就喊两声,敲敲洗脸盆子”。
这样的环境下,树木难以存活。阅历了持续两年的失败,年青人们在遍地沙石的高原上本人育苗,将造林成活率从8%晋升至90%。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青年建造了一面112万亩的绿色屏障,挡住了乌兰布和、浑善达克等沙地的南侵。
当初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四道沟营林场里,袒露着红砖的平房已经被淘汰。4年前,这里的职工住进了屋里装着壁挂电视和无线网络、屋外有篮球场的免费宿舍。
[义务编纂:邱亭]1 2 下一页 尾页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