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应加强文化维度

10.11.2015  11:47

  文化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特点,因此需要放在治理现代化的高度予以规划,加大基层文化治理的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中国基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比,文化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在基层尤其是广大农村远未引起足够重视,许多地方对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影响了基层治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需要引起充分关注。

  文化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特点,因此需要放在治理现代化的高度予以规划,通过提升基层干部的现代管理水平、增加文化性公共产品供给等途径,加大基层文化治理的力度。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将文化问题放在基层治理重要位置加以考量,使其成为基层治理走向深入的支点和杠杆。同时,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要重视文化思维——这既包括以文化思维处理文化问题,也包括以文化思维处理经济和政治问题,从而形成“文化软实力”。

  目前,一些基层治理看上去并不缺乏“文化”内容,比如一些文化下乡活动、各种文艺团体的成立,等等。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重文化知识、轻文化内涵,尤其是缺乏现代性的文化价值诉求,从而造成文化治理的表面化甚至庸俗化。如一些农村文艺大舞台充斥着官本位思想、金钱至上观念以及色情因素,背离了文化的真义和现代性诉求。又如一些地方对于孝道、礼仪的僵化强调,由于缺乏现代意识的烛照,从而导致基层文化建设的盲视。因此,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穿越表层文化理解,破除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障壁,进入深层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境地,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

  加强基层文化治理,需要营造现代文化氛围。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迅速,对基层治理影响深远。不过,百余年时间不可能彻底改变数千年的传统观念与思想。如果不能建立现代文化氛围,别的方面做得再好,基层治理也会事倍功半。没有法治文化建设,再好的法律条文也会被人情社会消解;没有民主协商文化,基层民主就会变成缺乏规则意识的一味退让或利益纷争;没有相互认同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社区治理就会不断呈现“搭便车”现象,志愿者队伍和慈善机构就难以建立。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立现代文化氛围,以超越传统基层社会的人情至上和人治社会所面临的困境。

  基于此,中国基层治理要在理念和制度机制两方面实现突破创新。在理念上,要将文化软实力作为基层治理的重中之重,并将之纳入干部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在机制上,要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为基层文化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平台和保障。例如,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山东潍坊奎文区在8个街道探索创办7家社区报,以报纸作为平台,强化了“文化软实力”在社区治理中的功用。社区报反映的都是群众身边的人与事,促进了社区协商与自治,同时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鲁迅先生曾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我们的基层文化建设,既不是以西方价值为旨归,也不是固步自封于中国传统,而是在古今中外融通后的再造,是从人类发展命运的角度所做出的理性思考和选择。这也是中国基层治理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赵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