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色彩规划出炉 “梧桐暖灰”将成南京主色调

20.03.2017  20:32

  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完成的南京城市色彩规划近日出炉,将秋叶落尽后的梧桐树干颜色——暖灰色取名为“梧桐素彩”,并将之定位为南京城市主色调,期望“梧桐暖灰”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色彩印象”。

  航拍取样提取城市主色调

  10多年前,南京出台国内首部色彩规划——仙林色彩控制导则,规划师、清华大学教授张杰徒步踏遍了仙林的山山水水。所幸那时仙林城区范围并不大,登高瞭望加上街区观摩,足以“领略”仙林的色彩风貌。

  10多年后,南京城市色彩规划研究范围放大到一主城三副城,要提炼、概括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色彩,调研手段“升级换代”——规划师们用上了“小飞机”,在全城选取37个采样点航拍。被选中的采样点,既有紫金山、牛首山这些山水地块周边,夫子庙、总统府、老城南等历史片区,也有新街口、河西CBD商业区和仙林、江宁、浦口三个大学城。将航拍照片拼贴在城区地图上,提取色彩覆盖马赛克,便有了惊喜的发现:一抹温馨素雅的暖灰色从斑驳的主城色块上浮现出来。

  “高明度层次分明的暖灰色,体现了简洁典雅的城市特质,契合城市地理环境、历史文脉。”南京市规划局详规处处长苏玲说, 色彩是城市长期积累的结果,城市气质的外在流露。南京新城和山水边建筑大多呈现青、灰、白三色,CBD和商业区为简洁的冷灰色,历史片区、城南民居跳出暖红的“朱墙”和青灰的“黛瓦”,杂糅在一起,让城市呈现丰富多元又大体相近的“梧桐素彩”。

  分区控制保持色彩“多样有序

  “色彩是城市的建筑语言,体现文化和自信。”南京市规划局负责人说,南京以暖灰色作为城市主色调,并不排斥其他相近色系混合,这样既能彰显城市色彩特色,又可形成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色彩印象。

  南京色彩引导在空间上结合片区特点实施“分区控制”,在协调性中展现丰富性。在紫金山、长江、秦淮河等自然山水周边,建筑要与山、水、林相互掩映,以明度高的暖灰色系和冷灰色系为主,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在老城南等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色彩可以从浅灰过渡到暖红、青黑,体现历史城区文化底蕴和“烟火气”;在河西、江北等现代风貌展现区,建筑以暖色系和高明度、低彩度的冷色系“打底”,展现城市的现代、开放和自信。

  不同的建筑高度、体量,建筑所在区位的敏感度,都是色彩管控的重要考量因素。敏感区块如紫金山、老山、青龙山等山体走廊,长江、外秦淮、玄武湖等滨水景观带周边600米以内,明城墙150米以内,实现最严格的色彩控制。高层建筑、大体量建筑视觉冲击大,色彩控制等级也高。规划还对建筑的主调色、辅调色、点缀色进行“主次划分”:主调色占建筑75%以上,严格控制;辅调色占建筑25%,一般控制;点缀色占5%,不加控制,以展现活跃度、多样性。

  整体和谐拒绝“哗众取宠

  色彩引导,是城市更高层次的追求。苏玲说,南京详规从市政绿化、生活配套、建筑高度演进到色彩控制,是城市精致建设的需要,标志着城市和市民已不满足于吃喝住行等基本需求,追求城市观感、协调性、愉悦度等精神体验。相比高度、容积率等刚性指标,色彩引导弹性较大,是较难控制的规划元素,对此南京既有经验,也有遗憾。

  南京栖霞区规划分局局长于建勋介绍说,仙林色彩引导规划推行10年来,一直把“推荐色”和“禁用色”作为规划要点,虽然时有交锋和较量,但建设单位总体上还是“尊重”了规划意见。比如,南大仙林校区规划,为了体现“百年名校”风采,原本报建偏冷的深灰色,后经规划部门反复商榷,最终定为浅灰色,并栽种高大植被弱化冲突,如今校区观感很协调。

  规划的坚持和建设单位的认同,奠定仙林“青灰白”的底色,成为这座宜居副城的一张名片。在南京老城南,肯德基、如家等商家店面也一改其标准配色,“顺从”街区统一规划色青灰色。但在新街口和城市中轴线中山路上,明黄的全民健身中心、红色的地铁大厦,在浅灰为主色调的建筑群中显得十分扎眼。规划专家认为,城市色彩引导中,建设单位和城市整体利益其实是一致的,单个建筑色彩的 “争奇斗艳”,不但损害自身形象,也降低城市美感、地区品位。城市规划要遏制单个建筑“哗众取宠”的冲动,服从于城市色彩引导大局,维护整体和谐的色彩风貌。

  本报记者 顾巍钟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