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城市群国际咨询会系列报道8:陈海春:城市群的“大开大合”,系于顶层设计的运筹帷幄
文章来源:新华网,专栏链接: http://www.js.xinhuanet.com/jsstatics/zhuanti/yzjcsq/yzjcsq.html
文章链接: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7-10/17/c_1121814465.htm
关键词:顶层设计,运筹帷幄,大开大合,制度性因素,美国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城市协调发展,一体化理念,对内一体化协同发展,打破“行政墙”,开放气质,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南京开放型经济,苏州工业园,境外投资,国际化营商环境
编者按:地缘相邻,它们沿着长江黄金水道一字排开、蜿蜒连缀;珠联璧合,沿江八市共建扬子江城市群勠力同心,重塑格局。“江苏无论是参与未来国际竞争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都需要构建新的战略载体,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现实选择。”这是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的思考。“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着眼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对此高度认同。“城市群已经成为体现全球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空间载体,江苏沿江地区作为全省经济的最主要增长极,已初步具备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朱晓明相信。
9月16日,在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际咨询会上,来自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抛出真知灼见:顶层设计,打破壁垒,跨江融合,产业协同,互联互通……汇聚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向聚拢全球优势资源争要实实在在的效益,扬子江城市群的形态,正呼之欲出。
从国际城市群的失败教训来看,产业空心化,城市孤立化导致的要素流动和扩散停滞,以及要素扭曲错配形成的固化体制是城市群发展受阻的三大制约。《经济管理文摘》杂志社社长陈海春认为,扬子江城市群的建设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在顶层设计上有意识地引导区域协调和治理,让城市群之间的血脉畅通起来、要素流动起来,扩散辐射力,才能规避国际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所以,扬子江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应该是对内促进一体化和协同发展,对外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合作平台,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城市群健康发展需要来自顶层设计的“营养”
在促进城市群的发育和提高城市群的功能上,要想城市从协调发展走向影响辐射力的扩散,制度性的因素是“定海神针”。
比如,湾区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的空间组织和经济形态,以其开放高效、富有活力、创新性强的特征,成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完善的协调机制是成熟湾区经济的重要保障。美国旧金山湾区是由12个县、众多的大小城市组成的大都市会区,为协调湾区内各城市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旧金山建立了合适的区域治理机制,比如建立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大都市交通委员会、海湾区保护和开发委员会以及区域水资源质量控制委员会的专业委员会,负责专项区域的建设和管理,大幅提高了湾区建设和管理的效率。
其次,合理的分工协作是避免城市间无序竞争、提升经济竞争优势的关键。发展成熟的城市群经济,无不有着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例如,东京湾区内分布有东京港、横滨港、横须贺港、川崎港、千叶港、木更津港等六个世界级的港口,为避免港口之间出现恶意竞争,政府积极参与对各个港口的主要职能统筹规划,促进港口分工与合作,形成分工不同、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港口群。
也正是这些制度性因素,促进了城市的协同效应,保证了城市群的不断扩大和延续。
反而观之,从国际城市群的失败教训来看,产业空心化,城市孤立化导致的要素流动和扩散停滞,以及要素扭曲错配形成的固化体制是发展受阻的三大原因。吸取因规划不当、管理不利或其他因素导致的城市群“发育不良”教训,扬子江城市群在布局前一定要做到胸有丘壑,把握各自发展的"形"与"势",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的"计"与"策",统筹兼顾才能避开“雷区”,实现“精明增长”。
加强规划指导,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在讲话中指出,城市群既然是有机整体,建设前必须树立一体化理念,增强“一盘棋”意识,把单打独斗的“一群城市”建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为此,省级层面要在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尽快编制出台《江苏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
一张小小的交通“一卡通”,消除了出行的“跨市感”;异地就医及时结算 ,让“出城看病”再无顾虑;“大旅游”精品线路更串联起每座城市的精彩……突破行政壁垒的尝试,正渐渐疏通着沿江八市协作发展的“堵点”。省市两级组织领导体系也将先行成立,其中省级层面主要负责研究解决涉及城市群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和跨市需省协调的重大问题,真正让城市间的血脉畅通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活跃起来。
提升城市群“开放气质”,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对内发挥政府作用,着眼打破“行政墙”,促进沿江八市一体化和协同发展,那么,对外,扬子江城市群又将以什么样的体制机制运行?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指出,外部着眼要打造“国际范”: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合作平台,研究与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经过30多年来的快速增长和发展,积极对外开放“走出去”,参与全球新产业的构建,既是扬子江城市群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机遇。
今年南京1至5月的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令人振奋:全市累计进出口1604.7亿元,增长27.6%,进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7.9和8.3个百分点。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交换,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越来越多的南京本土企业在“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尤其以“中国技术”为核心的“走出去”,正愈发广泛地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为客户提供工程咨询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的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大动作”地并购了两家海外咨询服务商,分别是全球领先的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商西班牙“EPTISA”,和美国环境检测市场最大的一站式服务商“TEST AMERICA”。这两次交易后,苏交科可将其业务范围和咨询服务延展至美国及西班牙等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走出去”的动作,不仅可以让其他国家共享中国技术的进步,还可以让中国企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海外先进经验、聚拢技术及人才资源。“迈出步伐的底气是能力的储备、知识共享的勇气,还要有抵抗国际化进展过程中不顺带来的风险,过程很痛苦,但是,厚积薄发始终是中国工程咨询业必将走上的路。”苏交科董事长符冠华感慨。
“苏州工业园区有众多的优秀企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走出去的需求。我们愿意进一步加强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表示,在“2015中国(苏州)境外投资与服务高峰论坛”上,工商银行与苏州工业园区一企业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内,工行将不少于百亿人民币的融资意向设计投融资方案,支持这家企业拓展国际能源等各方面发展。
现苏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原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表示,率先探路境外投资,苏州园区搭建了一站式服务,包括完善公共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服务、国际化服务等功能。园区政府还向商务部争取了境外投资的备案授权,这意味着园区内企业向海外投资前,不必再特意跑到商务部报批,只需在园区备案即可。多部门职能合并,成立统一的“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多种为企业“走出去”的服务也可一步到位。
“生产力一日千里,政府管理岂能墨守成规?互联网+的力量早已在各方面突破原先政府的治理架构和管理方案。围绕企业需求创造体制改革,正是苏州工业园区率先搭建境外投资与服务平台的先行意义和重要使命。”杨知评总结到。
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沿江八市在新形势下正不断抢抓扩大开放新机遇,加快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利用外资的“强磁场”实现经济稳增长。“政府的政策与时俱进,接下来的沿江八市还应抱团发展,靠城市群的‘力场’占领国外的市场。融入世界,是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途径,世界的回馈,反过来也将促进扬子江城市群‘更高层的开放’”,陈海春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