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城市群国际咨询会系列报道6:林初升:城市群,是分工明确又彼此联系的“产业航母”
文章来源:新华网,专栏链接: http://www.js.xinhuanet.com/jsstatics/zhuanti/yzjcsq/yzjcsq.html
文章链接: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7-10/17/c_1121810062.htm
关键词:城市分工协作,纽约都市圈,华盛顿,纽约,费城,波士顿,错位发展,城市有效联系,产业特色,镇江“生态立市”,常州“智造”,泰州“中部崛起”目标,无锡跨江融合实践,中心城市带动功能,打破行政壁垒,抱团发展,最大公约数,强化顶层设计。
编者按:地缘相邻,它们沿着长江黄金水道一字排开、蜿蜒连缀;珠联璧合,沿江八市共建扬子江城市群勠力同心,重塑格局。“江苏无论是参与未来国际竞争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都需要构建新的战略载体,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现实选择。”这是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的思考。“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着眼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对此高度认同。“城市群已经成为体现全球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空间载体,江苏沿江地区作为全省经济的最主要增长极,已初步具备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朱晓明相信。
9月16日,在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际咨询会上,来自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抛出真知灼见:顶层设计,打破壁垒,跨江融合,产业协同,互联互通……汇聚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向聚拢全球优势资源争要实实在在的效益,扬子江城市群的形态,正呼之欲出。
当今时代,空间距离已不再重要,加上新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功能分区,恰逢其时。
“城市群的整体效应,在于城市之间分工明确但又彼此联系。”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林初升分析说,扬子江城市群8个城市的功能不能重叠,而要形成互补,空间规划要与功能区布局有机衔接,并加以有效引导。
纽约都市圈带来“错位发展”的新启示
在美国,纽约都市圈跨越了东北部的10个州,拥有纽约、波士顿、费城、华盛顿等多座大城市。这四座核心城市各具特色,产业互补,经济错位发展。
在纽约都市圈中,费城具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和港口优势。费城港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港之一。有运河沟通特拉华河和切萨皮克湾,设有面积约29公顷的自由贸易区,大市区内有6座大桥横跨特拉华河,与对岸新泽西州各城镇相连。(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纽约,拥有发达的商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费城,具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和港口优势;华盛顿是全美的政治文化中心,发挥着政治核心的作用;而波士顿集中了高科技产业和哈佛等世界名校,高新技术和教育业相当发达。
在这种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核心城市与都市圈内的其它城市错位发展,共同发挥整体集聚的功能,加快着整个都市圈经济高效运行的速度。
林初升认为,纽约都市圈的发展特征,可以为江苏扬子江城市群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必须促进城市跟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各城市在坚持产业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但都市圈的产业功能并非通过产业的简单叠加形成的,而是将这些优势产业相互叠加、紧密联系并逐渐发展成区域内的产业集聚群,从而高效地推动大都市圈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沿江城市的有机融合,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有着深刻的思考:各市之间发展定位趋同,产业体系同构,集群效应不高;城镇化基础很好,但中心城市功能还相对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在整体上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还需要整合沿江地区的空间资源、发展要素和创新网络,各自走妙棋,同打“一把伞”。
厚植优势壮大特色产业 各市实现“精明增长”
每个城市都明晰各自的发展定位,突出产业特色,才能在珠联璧合时发挥“1+1大于2”的城市群效应。沿江八市在实践中,立足自身特长,放大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以特色化应对同质化,成为城市群中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纽约都市圈中,费城具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和港口优势。费城港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港之一。有运河沟通特拉华河和切萨皮克湾,设有面积约29公顷的自由贸易区,大市区内有6座大桥横跨特拉华河,与对岸新泽西州各城镇相连。(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常州,处于扬子江城市群中心部位,是南京和苏州的中间地点,亦是“苏锡常”“宁镇扬”“锡常泰”的连接带。近年来,“常州智造”成为城市新名片,石墨烯、机器人、光伏组件及特种电缆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重构了常州的制造业格局,技能跃进形成了巨大的资源磁场:人才方面,常州已累计引进2300多个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创办了1600多家科技企业,直接带动引进3000多项专利成果来常转化及产业化。“常州要把产业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特色发展、错位发展、集聚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独具特色的战略支点,为扬子江城市群的融合发展保驾护航。”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卫国表示。
由于人口规模和区域面积皆为全省最小,一直以来,摆在镇江面前的发展答卷并不容易作答。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认为,与其牺牲环境追求经济,不如静下心来守好镇江特有的山林生态、大江风貌。提升镇江在扬子江城市群的地位与价值,要把发展的重点转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年底前建成45个海绵小区,新增308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公交在城市公共出行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镇江践行“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绿色经济、绿色生活,闯出一条高质量、低消耗、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创新发展道路,不仅证实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让低碳生活深入人心,成为“市民自觉”。
将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以"创新"做强产业主引擎,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基地,为泰州挺起经济新脊梁、实现中部崛起提供了更多底气。泰州三大产业中有63家企业产品在国内细分行业排名首位,医药产业连续16年领跑全省;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造船完工量位列全国首位;国家级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里,一批国字号的聚集搭建起更高的发展平台。泰州市委书记曲福田表示,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占比,大大提升了转型创新的含金量,下一步泰州将锚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水平建成扬子江城市群中部崛起城市这两个目标,不断厚植泰州跨越赶超的新优势。
错位发展还体现在突出中心城市带动功能,创新驱动扬子江城市群多层级联动迈步。从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内容来看,江苏沿江八市的能级地位不同:南京为特大城市,苏州为Ⅰ型大城市,无锡、南通、常州、扬州、泰州为Ⅱ型大城市,镇江为中等城市。规划现状和发展前景契合“扬子江城市群”多层级联动发展的要求。
省培育智库“创新型城市发展与评估研究院”首席专家李程骅在接受《智库专报》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南京和苏州要发挥“双引擎”功能,集聚高端要素,在更高层面上对接上海,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南京作为省会和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的优势,要在扬子江城市群未来发展中发挥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
打破行政壁垒 焕发城市群抱团发展新空间
林初升认为,城市群规划的重点,还在于城市跟城市之间如何有效联系在一块,在功能上形成互补。
在城市群发展形态中,城市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互为发展资源。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指出,各地城市不仅要找到发展立足点,科学确定功能定位和角色分工,还要更好地对接大局、服务大局、融入大局,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方式,找到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无锡正在织起一张深入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协作网,在推动跨江融合发展中先行先试,无锡已经与泰州、南通合力打造江阴—靖江工业园区、锡通科技产业园,目前已成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两大示范园区。从民族工商业发祥地到新的产业高地,无锡也为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做了许多潜移默化的铺垫工作,集聚了强大的建设能量。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7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2%,居全省第一。未来,无锡还将促进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研究协商推进苏锡常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让更多的企业实现跨区域合作。
实现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还要坚决消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产业跨界融合,促进统一市场建设。
南京市栖霞区有7个入江河道,与镇江句容市的分界线就是便民河,境内的七乡河、九乡河的部分源头也来自句容,河道整治屡屡受到行政区划的影响。南京栖霞区委书记邢正军希望,建立扬子江城市群内临近的市与市、区与区之间联动交流的机制,推动协调共治。
事实上,在扬子江城市群内部,强化顶层设计,消除城市间合作的制度性障碍,成为共同的呼声。李强认为,扬子江城市群内部的体制机制,应该着力打破“行政墙”,探索如何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错位协同发展、公共服务统筹协调、生态环境联防共治等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群内城市之间协同发展、群际之间合作发展。
作为呼之欲出经济城市群,沿江八市都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强化产业协作,各市都是主角,同时也要做好配角,在优势产业方面做好配套协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共同打造一批具有引领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错位发展与协同合作,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步调协调,江苏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