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明城市系列报道:凡人善举铸就厚德之城

02.11.2014  18:16

  中国江苏网11月2日讯 我市公安局亭湖分局督察大队副大队长、信访办副主任刘婵从警20多年来,关心群众冷暖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赢得群众普遍称赞。图为刘婵到群众家中走访。

  王柱军 摄

  10月28日,我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民警刘婵作为全市公安战线优秀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作为全省唯一代表登台领奖。今年7月中旬,公安部组织开展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和爱民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刘婵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

  今年48岁的刘婵夺过锋利的剪刀,抢过装满汽油的瓶子,急救过晕厥的病人,当过上访者的闺女和娘家人。多年来,她恪守安民之责,用心用情解开上访者心结。还有,徐兆学、王强、罗昊、成飞、王成女、韦青、陈红……这些近年来盐城人家喻户晓的名字,他们以实际行动演绎厚德故事,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盐阜大地树立起道德标杆,传递着温暖和力量。

  民心向善传递厚德力量

  近年来,我市在中央和省文明办的指导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厚德盐城”城市品牌为抓手,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4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题为《凡人善举德耀盐城——20年传唱一首歌》、六版以题为《崇德向善好人辈出——盐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象透视》专题报道了20多年来,盐城众多见义勇为的感人故事。报道一出引起热烈反响。

  陈文堂是2012年“7·21”北京暴雨盐城农民工中第一个下水救人的,得知家乡好人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他十分高兴:“最近盐城出现很多好人好事,身边的外地工友也会夸赞盐城人好。因为做好事,我们也赢得了尊敬,这也是对我的一种激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有动力去做更多的好事。

  小爱涓涓,大爱无声,榜样传递出民心向善的力量,激励着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好人在你我身边涌现,盐阜大地劲吹厚德之风。

  姚士群是阜宁县金沙湖管委会城管执法队员。今年5月31日,正在巡逻的姚士群看到一户农家起火,立即赶去扑救。现场发现是由于液化气使用不当引发火灾后,姚士群带动群众先泼水灭火,火势稍小后,他冲进火海,徒手将两个气罐拖出屋外,避免了气罐爆炸的危险。随后他又一次冲进火海,与赶来的电工、房主的儿子一起,救出屋内的两位老人。

  朱同霞是响水县一名普通环卫工人。5月12日,在上班时遇到因吃桂圆被卡住喉咙、导致窒息的3岁男童祥祥,她以自己掌握的急救技能,运用正确的方法主动施救,最终使孩子成功脱险。

  时间的车轮不会停滞,但那些做了好事的普通人的名字却会永远闪耀在我们心头。当选“中国好人”的市委党校女职工郑巧玲,心系天山脚下的孩子们,三年来与21个察布查尔孩子结对帮扶,用母爱温暖万里之外的孩子,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好妈妈”。

  从种地替儿还债的诚信老人单德凤,到不畏河水寒冷、带病破冰下河救人的汪凤玲;从跪地救人的“最美护士”徐静,再到四川民工遗失巨款,建湖县全城动员,全城爱心接力活动中的每一个普通人……

  不一样的好人,不一样的好事,却有着一样的道德诠释:那就是他们视善行为常态,默默无闻奉献、平平淡淡坚守。正如央视《新闻联播》曾对盐城众人拾钱归还失主一事配发的短评,“摄像镜头的无声记录,带给我们更多信心,本分善良的普通人,依然是我们生活的主角,敬业、友善依然是社会精神的主流”。

  铁军精神浸润厚德土壤

  一座城市,因为一群好人而声名远播。对此,市委书记朱克江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好人,有一个故事;十个好人,就有一种规律。老区盐城,民风淳厚,好人就像空气和水,无处不在,这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坚实的现实基础。

  今年2月初,新四军纪念馆的《新四军与老百姓》主题展,展出了100多幅珍贵的新四军图片资料,记者看到,其中有一幅图片是阜宁陈集的老百姓夹道庆祝战斗胜利的情景。图片上,老百姓与战士联欢,文工团送来演出,盐阜人民踊跃参军……

  “老百姓把废铜烂铁捐给新四军造枪炮打敌人,一天做几百个烧饼挎着篮子送给战士,拿出自家铁锹一起为新四军破路……”新四军为民族生存,为百姓安宁,用奉献和牺牲谱写了军民同心抗敌的壮丽诗篇,盐阜老区人民更是以一腔热情和实际行动回馈他们。在盐城,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话,“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文化底蕴决定城市品格。海盐文化、铁军精神是盐城历史文化核心内容,特别是铁军精神所蕴含的弥足珍贵的无私奉献精神,革命先辈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在传承发扬中种下盐城人的道德基因。

  原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宴请北京暴雨中救人的农民工时发自肺腑地说:“盐城这帮兄弟在洪水中救人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盐城这座城市长期加强道德建设,传承和发扬铁军精神的结果”。

  “当我们不断被身边的事触动、感动时,我们自己也会发生改变,改变的人多了,就促进了这座城市民风的改变。”徐兆学说。2012年在徐兆学挺身救人的事迹被本地媒体报道后,每天都有几十位素不相识的市民送来鸽子汤、老母鸡汤、黑鱼汤……他出院回小区时,100多位小区居民和四方群众赶来,自发拉起横幅“欢迎英雄回家”。

  见贤思齐成就厚德风尚

  “市委党校新疆学员过来,他们常觉得跟我们很亲,不久前还有一名学员跟我说,‘郑老师,察布查尔县好多人都提到过你,他们也经常提到盐城,很多人都想过来看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城市’”。“中国好人”郑巧玲觉得,作为一名普通盐城市民,她做的虽是些小事,但在新疆学员眼中,就是一种来自异乡的友善和温暖,这无形中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也让一批又一批新疆学员更愿意了解盐城。

  “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战线一员,我觉得,从‘盐城好人’到‘好人盐城’,再到‘厚德盐城’,我市‘好人现象’从开始的一株株盆景发展成一道道引人入胜的风景,已形成一种崇德向善的风尚,正能量营造了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提振了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发出强大的奋进力量。”响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中连说。

  “一个区域,一座城市要获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来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主导作用。”盐城市委党校教授、市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何峻认为,这几年,在盐城出现了好人群体现象,出一个好人可能是偶然的,但是出现好人群体,就有其必然因素。“这是市委重抓精神文明建设,以党风政风带民风,结合市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全面提升市民素养,挖掘和弘扬盐城地域历史文化,不断增强文化凝聚力,走出的一条特色之路、成功之路。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就会形成一种风尚。何峻感慨,“好人”的凡人善举启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从小处着手,使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吸引人们自觉参与,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何峻说,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盐城传统特色文化,提炼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盐城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将核心价值观带入到各行各业行为准则中,具体化为社区道德规范、家庭道德规范、行业道德规范和公共生活道德规范等,通过宣传引导和习惯养成,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社会力量,促进市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要求,修身立德,为建设美好幸福盐城建功立业。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