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招牌,刷新城市发展新高度 全国文明城市说感受

18.11.2017  07:58

  11月17日,中央文明委在京表彰精神文明建设各系列先进典型。其中,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龙头工程,我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尤为丰硕。宿迁、徐州等两个设区市和丹阳、宜兴、江阴、常熟、溧阳、如皋等6个县级市以排名靠前的成绩,新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记者第一时间连线部分新出炉“全国文明城市”领导。

  宿迁:

  三年创成“追兵”变“标兵

  “这是对宿迁工作的最高认定,是对591万宿迁人民的最美褒奖!”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现场,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手捧“全国文明城市”奖牌,脸上满是喜悦。

  2015年,宿迁正式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当年即在全国百余个地级以上参创城市(区)中取得全国第二的好成绩;2016年、2017年,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蝉联桂冠。“一年突破、两年完善、三年创成”,宿迁实现从“追兵”到“标兵”质的飞跃,创造三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的奇迹。

  与物质基础较为发达的城市不同,宿迁建市晚、底子薄、基础弱。为此,宿迁创新工作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以“人民满意、人人参与”为核心,把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魏国强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单纯为了这块“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让人民满意,给市民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

  惠民便民,紧抓难点为百姓提供全方位服务。宿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城市“硬件”配套和“软件”升级统筹兼顾,给人民群众带来更高的生活品质。

  市民出行更加绿色、便捷。3年来,宿迁市区新(改)建港湾式公交站台420个,新开辟公交线路41条,候车时间缩短到10分钟左右,建设279个站点、投放3350辆公共自行车。

  居住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农贸市场、背街小巷、餐饮街区、老旧小区脏乱差等“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近年来,宿迁先后改造293个老旧小区,惠及市区40多万人口,长期困扰居民的小区管理失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公共服务更加细致贴心。社区服务中心不再只是一个管理机构,而是按照“1+N”建设要求,成为包含医疗、养老、课外辅导、健身休闲等的多功能综合体。新建、扩建多所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大剧院。

  于细微处见真章。宿迁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治理闯红灯等问题入手,形成“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文明”的城市公民道德建设三部曲,常态化开展店外经营、违规遛犬等专项整治,制度化规范广场舞等,给市民行为立规矩、定标准、设“红线”。如今,“宿迁规矩”逐渐内化为“宿迁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促使人们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让人与人之间有了温度。

  徐州:

  十年磨一剑永远在路上

  “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我们齐聚北京出席大会、接受表彰,特别荣幸、特别振奋。”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对徐州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倍感骄傲。

  张国华表示,在表彰会现场,习总书记亲自接见,给人以方向和力量,体现十九大最新精神,彰显坚定文化自信,饱含真切为民情怀,为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遵循、增强动力;徐州倍感光荣、备受鼓舞,凝结着全市上下“十年磨一剑”的不懈追求,标志徐州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极大地激发全市人民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荣誉感自豪感;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徐州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强定力,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让人人文明、处处文明成为最靓丽的风景。

  徐州在此次表彰中收获颇丰,云龙区彭城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周长芝当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她兴奋地为自己的城市点赞,“从四处煤灰到一城青山的绿色转型,再到如今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再迈新台阶,老工业基地徐州的蝶变凝聚着各条战线上文明建设者的共同心血。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景区全体职工和共建单位人员,组成300多人的文明志愿者队伍,并设置300多块文明公益标牌;奎山街道办事处建立好人广场,组织老党员进行文明宣讲,让全民参与创建。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徐州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怀成说,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用户体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为“文明徐州”增光添彩。

  “始终坚持为民惠民宗旨,始终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始终坚持补短补软补缺。”徐州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找准徐州路径,做出徐州特色。徐州牢牢抓住影响面大、普惠性高、群众需求强烈的惠民项目,使创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文明和谐;牢牢把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将之贯穿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人文魅力;紧盯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区域,下大力气整治“脏乱差”现象,打扫干净城市“角落”,打扮漂亮城市“门面”。

  持续3年的文明创建,使徐州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家住下淀社区的居民张亚东说,原来的白云山从土山变成公园,暗沟暗巷全部治理了。“大家的文明素养也提高了,现在车辆礼让行人多了,争抢的少了,出行更顺畅,心情更舒畅。

  丹阳:

  建精美丹阳城做精致丹阳人

  丹阳以优异的考核成绩,成为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的50个县级市(县)之一。

  “拿到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时,我感到无比骄傲,这是丹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城市发展的新高度。”丹阳市委书记陈可可表示,将以此次成功夺牌为新的起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创建文明城市成功的消息传开,丹阳人民兴奋不已。今年84岁的黄崇德先生特地书信一封,为该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点赞”:“丹阳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三年,城市每年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今年以来,整个城市的变化非常明显,老百姓生活在这座城市感觉特别舒畅,也甚感满意。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是丹阳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目标。”丹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瞿煜国说,一个“”字,始终体现在创建工作的各项政策、制度和办法中,包括所有活动的安排,都是来自于群众所需所想。

  丹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一线,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建成区全覆盖、无盲区“大走访”,走进10万户家庭,倾听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意见与建议,收集整理各类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汇总合并成276条,予以解决和答复。

  解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政府与群众“两张皮”,群众参与支持创建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市注册志愿服务队462支,有效注册志愿者达11万人,志愿服务时长达260万余小时。

  聚焦问题,敢啃硬骨头,丹阳“绿化美化亮化”、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安全便利出行等六大行动取得丰厚成果;“一张图、二张清单、三项制度”的长效创建机制得到巩固;涌现出“丹阳好人”20名、“镇江好人”3名、“江苏好人”1名,江苏省道德模范2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1名。

  本报记者徐明泽王岩董超标

  本报通讯员史惠铭朱文军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