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但志坚 “无锡张海迪”创业20年成标杆

25.03.2015  23:08

  在太湖街道周新路上,有一家不起眼的小书店,店门口挂着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培坚书屋”正是店主庄培坚的作品。庄培坚不仅是一位热爱文化艺术的书法家,还是被喻为“无锡张海迪”的残疾人,他自强不息、自主创业的事迹让人难以忘怀。
  身残志坚,创“文化的绿洲”
  庄培坚出生于1967年,出生时因难产大脑受损造成脑神经偏瘫,左手脚畸形,整个身体活动受到极大影响。从小与脑瘫作了顽强的斗争,7岁学会走路,9岁入学读书,读完小学后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再上学。万般无奈,庄培坚开始学习书法,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毕业于三所书法函授学院,在各级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作品和简历入选《中国硬笔书法家名录》、《无锡硬笔书法集》和《无锡名人辞典》等书,并加入中国青少年书法家协会。  不想给社会添负担,不想给亲友添麻烦,希望凭借本事自力更生,带着这样的信念庄培坚开始了创业历程。20年前他用400元买下了一个仅4平方米的简易铁棚,开办了当时镇上第一家个体书店,取名“培坚书屋”。残疾人开店谈何容易,最难的是要到城里进货。那时他驾着残疾车,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去城里进书,吃尽了千辛万苦,以诚信服务为宗旨,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需要,“培坚书屋”得到了生存和发展。每逢春节他总是把写好的春联送给左邻右舍,还多次为希望工程捐款,组织青年人到福利院慰问孤残儿童,还自掏腰包出资3000元,举办了镇硬笔书法大赛,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研习书法、热爱书法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庄培坚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上世纪90年代,无锡各种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将他称为“无锡的张海迪”,把“培坚书屋”称为“文化的绿洲”。他的事迹还被电视台摄制成国际交流节目,在东南亚及美国等地播出,引起了国际友人的强烈反响,日本文化考察团曾两次到书屋考察,与庄培坚合影互赠礼品。
  回报社会,弘扬坚强自立精神
  2002年,在政府的关怀下,他从铁棚书屋搬进了店面房,为书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庄培坚牢记各阶层的热情关怀,在发展业务的进程中,时刻不忘回报社会。他被评为地区十佳青年,并组团在各地巡回演讲,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好评。2010年5月作为残疾人代表参观世博会。  一个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白手起家,开创了自己的事业,20年风雨历程,这位特殊的“创客”每走一步都要克服许多困难,依旧满怀信念,始终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一批批在书屋买着辅导书长大的少年如今也已成为父母,他们常常会带着孩子来到培坚书屋,向孩子们讲述自己当年在这里买书求知的故事,更向孩子讲述书屋的主人自强自立的创业故事,庄培坚总会带着一如既往的笑容向来客们介绍这座书屋的历程,还常常会现场书写励志的作品赠送给孩子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培坚书屋”已成为太湖街道的一张残疾人创业名片,也成为弘扬坚强自立精神的书屋,为更多的读者提供精神食粮。
  心怀梦想:访遍祖国大好河山
  庄培坚告诉记者,他还有不少自己的爱好,从书画、篆刻到读书,而旅行更是他最大的爱好。“每一次旅行归来,留下的都是一份丰富的阅历和美好的记忆,可以忘记烦恼!”他向记者透露,自己的梦想,就是能够到中国的所有省份,所有美好的地方走走。1999年起,他和自己的4个朋友开始了“江南六大古镇自驾游”,交通工具是残疾车和摩托车,“我们有4个人,有的坐我的残疾车,有的则是开自己的摩托车,就这么搭伙着就出发了。”从乌镇、同里、西塘,再到甪直、周庄、南浔,前后花了一年时间,把这些地方游了个遍,“我们都非常喜欢这些有江南元素的地方,小桥流水人家相当有韵味!” 庄培坚还告诉记者,古镇自驾游后,他和朋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浙江、江西、河南、山东,东部沿海的10多个省份他们跑了个遍,浙江奉化的梯田,苏州天平山的枫叶,福建霞浦的海浪,统统被收进了他的相机里,也留在了他的记忆里。交通工具也由摩托车变成了汽车,自己搭乘朋友们的车出行,在大家的照顾下,他的一个个旅行梦想都实现了。采访结束的时候,庄培坚还吐露了自己的一个愿望:要是身体和条件允许的话,他希望能和朋友们走遍中国的所有省份,也期待更多残疾朋友能参与其中,永葆对生活的热忱。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