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电厂“11·24”坍塌事故救援纪实
11月24日7时30分,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丰城电厂三期工程在建冷却塔施工平台发生坍塌事故,坍塌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数十人被困。
接到报警后,江西省消防总队迅速调集宜春、南昌、吉安、新余等4个支队277名消防官兵、43辆消防车、10条搜救犬、12台生命探测仪、2架无人机赶赴事故现场。寒风中,参战消防官兵顶风鏖战了14个小时,搜救出2名幸存者和74具遇难者遗体。
救援现场总指挥、江西省副省长李贻煌充分肯定了消防部队在此次救援行动中“快速、及时、可靠,有力、有序、有效”,江西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郑为文对参战官兵表示慰问和感谢。
53名消防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11月24日,寒潮席卷江西的第三天。刚过7时,丰城电厂工人王摇胜便和10多名工友来到冷却塔内,进行早班交接。在他们头顶上方70多米处,几十名工友正陆续乘电梯下行。
5分钟后,王摇胜听到头顶上方传来工友的大声喊叫,他一抬头,上面的脚手架已经开始往下坠落,王摇胜和其他在地面的工友们迅速往冷却塔外跑。短短十几分钟,整个施工平台完全坍塌。
接到报警的丰城市消防大队大队长涂红强,紧急调集了辖区剑邑路中队、梦祥路中队共计30名消防官兵迅速赶赴事发现场,并借来运兵车,将丰城新训点23名新兵运至现场备战。
这是涂红强入警20年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复杂救援场面:构件堆积成山、钢筋纵横交错、钢管交叉斜插……到场后,涂红强立即给丰城市委、市政府打电话,请求紧急调集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同时,向宜春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增援。
涂红强迅速分派作战任务:对现场进行警戒、疏散周边群众,防止发生二次坍塌造成更大伤亡;利用生命探测仪等侦察仪器进行侦察,确定重要埋压点及被困人员位置;利用破拆工具在北面打通救援逃生通道,对埋压被困人员进行救助;救助倒塌现场未被埋压的受伤人员,然后分别在南面、西北角利用破拆工具搜救被困人员。224名消防员从各地赶赴增援
接到丰城大队的报告后,宜春市消防支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调集樟树、奉新、靖安、高安、特勤、战保等大(中)队50名消防官兵赶赴增援。
10时45分,江西省消防总队总队长房凌春、政委洪炳辉及总队全勤指挥部人员赶到丰城,江西总队就近调集南昌、吉安、新余3个支队31辆消防车、174名官兵、7条搜救犬、7台生命探测仪赶赴增援。
江西总队、支队两级全勤指挥部到场后,迅速成立了作战指挥部,组建作战指挥组、通信联络组、技术专家组、政工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并在省、市两级救援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指挥、调度救援行动。同时,启动综合性应急救援工程机械调度机制,及时调用地方大型工程机械参与救援。战勤保障部门一次性调集装备器材、饮食、物资、照明、医疗、御寒衣物等到位,全力做好官兵作战与生活的后勤保障。
救援中,消防官兵没有盲目使用大型机械开展救援,而是使用生命探测仪定点分区探测,搜救犬逐片搜索定位、手机信号定位、知情人信息采集以及相关部门排查等手段对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和位置进行判定。救援人员坚持轮流分组“剥洋葱”的方式,并借助挖掘机对废墟实施起吊、牵引移除障碍物,每清理一层就用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各探测、搜寻一次。
在救援现场笔者看到,无人机在空中盘旋,配合建筑结构专家监测着冷却塔和坍塌平台钢架及地面支撑构筑物的安全,为作战指挥部决策指挥提供第一手现场资料;消防搜救犬无声地探嗅着每一寸废墟,寻找生命的迹象;生命探测仪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滴滴滴”地指引着消防员的搜救工作;由1辆“动中通”通信指挥车、1套现场自组网设备、6套3G/4G单兵图传设备等搭建的应急通信平台,将现场图像向江西省政府应急办、公安部消防局指挥中心传输。
不放弃一丝生的希望
江西总队要求所有参战人员:绝不放弃任何一丝生的希望,要用最快的速度抢救被困人员。
随着南昌、吉安、新余支队的增援力量到场,指挥部再次调整了作战部署。指挥部将277名消防官兵分成14个救援组,将救援现场自东向西划分为7个区域,每个区域配置2个救援组开展轮换救援作业。同时,每个区域指定坍塌构件废墟堆放区,对已经搜救的区域及时标示,避免重复,以最快速度搜救被困人员。
277名消防官兵对坍塌现场可能埋压人员的部位进行重点搜救,采取搜救犬搜寻和仪器侦测、人工挖掘和机械作业相结合,登高施救与地面搜索施救相结合的方法,全力搜救被埋压人员。
20时10分,所有作业区域已完成全面搜救,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指挥部将救援重心调整为“反复搜索、不留死角”,调集所有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在大型工程机械和其他救援队伍配合下,对现场进行进一步搜索。
22时31分,现场搜救工作结束,增援部队开始有序撤离。经过14个小时的鏖战,消防官兵共搜救出2名幸存者、74具遇难者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