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资源,给学区房釜底抽薪
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控择校比例,实行就近入学,在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实行多校划片缓解择校热。“多校划片”是否意味着学区房不管用了?
教育部办公厅在通知中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要积极通过单校划片的方式,落实就近入学的要求;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根据教育部的这一文件,‘多校划片’只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划定的办法之一,并不是强制的,单校划片、就近入学也是学区划定的办法之一。我省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大部分地区已实行‘单校划片’多年,制度比较成熟,效果也较好。”省教育厅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解读道。
所谓的单校划片,就是为一所学校划定一个区域,只要户口在这个区域内同时符合房产规定的孩子都可以进入这所学校。目前,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而所谓的“多校划片”,就是为多个学校划定一个区域,户口在这个区域同时符合房产规定的孩子,入学时可以选择多个学校中的其中一所报名,如果该所学校报名人数没有超过其计划招生数,则照单全收,如果超过计划招生数,则采用电脑摇号的方式分配名额,未被摇中的学生将被就近安排到区域内其他还有招生计划的学校。
其实,“多校划片”的方式在南京市老秦淮区多年前就已经实施。当时该区小升初按三个片区实行“多校划片”。后来秦淮、白下两区合并后,原白下区区域采用单校划片,原秦淮区区域依然延续原来“多校划片”的方式。比如家在老秦淮区夫子庙片区的孩子,既可以去中华中学,也可以去二十七中,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招生计划是事先核定好的,如果报名去中华中学的学生少于招生计划,那么就都可以进来上学。如果人数超过招生计划,那么这些孩子就进行电脑派位,派位上的就去中华中学,没有派位上,就去另外一所中学。”南京秦淮区一位招生专家介绍道。
教育界人士向记者透露,教育部办公厅“多校划片”的建议主要是针对学校学区还未划定的城市。南京会不会推开“多校划片”?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南京市在加快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目前,南京市属的名牌中学都在进行集团化办学,各区的热点小学也在进行集团化办学,并且进行跨区合作的尝试,这些做法都和教育部提到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举措不谋而合。在此基础上,南京市招生政策将向教育部的规定靠拢,“多校划片”是方向,但需要时间过渡,不可能一蹴而就。
另据了解,由于教育部要求严控特殊招生比例,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要降到初中总招生人数的5%以内,而南京去年择校生比例为10%,因此,今年南京市择校生比例可能还会收紧。
不管是“单校划片”还是“多校划片”,他们的背后链接是另一种资源——学区房。“这一直都是一种诡异的存在,哪怕房子很陈旧、交通不便利、生活配套也不完善,都不会影响其高昂的价格。这种情况,在很多大城市、省会城市基本上都是一种常态。比如在北京金融街南部边缘毫不起眼的胡同里,就诞生了最贵学区房的记录——40万元一平米,真的是‘寸土寸金’呐!”刚结束北漂回到故土南京的杨林森夫妇坦言,在这些背景下,教育部门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多校划片’对学区房的降温作用虽好,却不能寄望其遏制择校热。”南京中山小学校长助理李老师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初中学生的家长,从教20余年的他说出了广大家长们的顾虑,“多校划片”之后靠“电脑派位”入学,其可信度、透明度、公平度若不能让人放心,那么,“多校划片”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结果就是,我们的择校热从‘拼爹’发展到‘拼房’,最后又重新走上‘拼爹’的老路,这显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学区房热的最根本原因还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均衡教育资源才能给学区房和择校热釜底抽薪。”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并非朝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努力;多校划片尽管只是治标之策,其功能却不容忽视。教育公平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南京南湖一中校长马琰分析道。本报记者葛灵丹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