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碰到的怪事:房子转手了3次竟都没过户

09.08.2015  12:09

  窗口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昆山地税驻住建局窗口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张旭 通讯员胡 鹏

  昆山市地税驻住建局窗口是昆山地税局专门为一手房契税申报和二手房交易纳税申报设立的办税点,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纳税人排着队等候办理业务。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公司也会批量送来购买商品房需缴契税的资料。

  窗口服务周而复始,但能够把枯燥的业务做到始终如一也是件极不容易的事。窗口背后,有地税人的努力与汗水,更有地税人不为人知的委屈与奉献。7月28日,记者走进地税驻住建局窗口,了解繁忙窗口背后的故事。

  有一种累叫下班后一动也不想动

  昆山地税驻住建局窗口共有16名工作人员。4月1日至6月30日,窗口共完成一手房契税申报12786件、二手房交易纳税申报9342件,约占苏州全市的三分之一。尤其是进入6月后,契税申报更是接连创下记录,昆山地税平均每个工作日接受290套一手房和172套二手房的纳税申报。

  如此大的工作量,还要保证每一次审核和计算都准确无误,对每一个窗口工作人员而言,纳税高峰便成了“考场”。顾雪燕已有9个多月的身孕,按照医嘱,应尽量远离嘈杂的环境和压力大的工作,但她每次想和领导提时,看到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的同事,就说不出口。她总是想:“现在实在是没有人可替,就再等等吧,等办证人少些再说。

  为了缓解纳税人焦急等待的心情,窗口向纳税人承诺“再晚下班也为纳税人当天办结”。这倒是方便了纳税人,却加大了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沈玲芳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生活,父母年事已高,她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她仍每天坚持到纳税人办结离场才下班。可能是工作得太专注的原因,她说:“上班时,一个单接着一个单,为了不积压业务,除了中午吃饭可以动一动,只能少喝水、少上厕所。一回到家,就感觉到浑身疲惫,一句话也不想说,一动也不想动,这才是真正的累。

  有一种专业环境叫千奇百怪

  每套房都有不一样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对窗口工作人员而言,都是不一样的专业环境,需要他们用专业的素养加以解决。

  市民张某买了套房,但房子已转手三次了,且每次都没过户,房产证上的名字还是第一任房主的。前面的房主没法找齐,张某只好诉到法院,法院判决可以过户后,张某前来窗口缴税。由于房子转了几手,而且每次都没缴税,张某必须补上前几次所欠税款才能够过户。这样的事情张某也没想到,但在法律面前,他最后只好补上了一大笔税款。

  相对而言,二手房的情况更为复杂。现在昆山的二手房交易,一般都是买家包税。有的买家为了省钱,就故意签两份合同,把缴税的网签合同价格压低,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为保证执法公正、税负公平,2014年6月15日省集中版存量房价格评估系统在昆山市正式上线,该系统采集了全市所有住房的基准价格信息,当纳税人申报的价格低于系统基准价的90%(低于系统评估价10%以内视为合理浮动)、又无正当理由,也不申请价格争议裁定的,此时将以系统基准价认定为该住房的计税价格。有的人把价格定得太低,结果弄巧成拙,缴了更多税。还有的房子涉及析产、分割等多种情况,都需要对个案进行具体分析。因此,窗口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几年下来,大家都成了房产交易方面的税收专家。

  有一种品德叫理解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窗口面对如此众多的业务,如此复杂的情况,难免会有纠纷。对大多数纳税人而言,基本是第一次来办理业务,对相关税收政策了解很少,窗口工作人员做好纳税辅导工作,为防止因资料不全影响办税效率,咨询台增设资料预先审核服务,对办税中途需要查询家庭住房信息的,与交易中心协商沟通开设涉税查档绿色通道;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完成票证盖章、数据统计、税款入库等辅助工作,保证工作时间全部用于二手房纳税申报。

  如果遇到脾气躁、蛮不讲理的纳税人,窗口工作人员坚持执法刚性、服务柔性并举。但无论如何,窗口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即使受到委屈,也要坚持服务好。窗口工作人员和审核人员虽然处于强度高、压力大、环境差、纠纷多的工作环境,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已近极限,经常有人身体不适,但仍坚持在一线岗位,为广大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的纳税服务。于是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窗口工作人员受到委屈,红着脸、含着泪依然为纳税人办理业务。每当窗口出现纳税纠纷,由曹明第一时间提供相关文件规定,耐心细致地进行政策解释,并积极与交易中心沟通,妥善解决问题。面对纳税人不公正的批评和刺耳的辱骂,窗口工作人员以大度的胸怀、专业的知识、暖心的服务一次次地化解矛盾,维护了税法的权威,塑造了地税人的形象。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