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破解“地租”过快上涨 利益均分促进增产增收
近年来各地土地流转速度很快,全国有三成农村耕地已经流转,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前几年粮价高,种粮效益好,流出土地的农民纷纷要求增加“地租”;而去年以来粮价陡降,很多流入土地的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发现,除去土地流转费和农本,种粮不赚钱,甚至还亏本,有的大户萌生退田的念头。
我省土地流转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超60%。我省粮田流转费,一般在每亩每年800元左右,有的地方已超1000元,徐州有的田块甚至高达1100元。如果风调雨顺且粮价正常,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还能赚到钱,但如果遇到去年那样秋雨不止、粮价低迷的情况,不赚钱乃至亏本就在所难免了。有人认为,节节上涨的土地流转费已成为农业规模经营的一大瓶颈。对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前不久在我省粮食安全领导干部培训班上授课时认为,规模经营并不只有流转土地一个途径,还可以“绕开”流转费这一门槛,形成土地流出、流入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均分机制,那就是土地托管。
所谓土地托管,指的是农民把自己承包土地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由他们为农民提供一个、多个或全部生产环节的服务,农民向合作社或专业大户支付托管费用。一般把提供一个或多个环节的服务称为半托管,提供全部环节的服务称为全托管。托管方在保证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的前提下,无论收入多少,去除托管服务费用后都交给农民。陈锡文说,由于合作社或大户在生产环节有较高专业水平,土地托管后便于采用更加科学种植方式、更加有效的田间管理和先进的机械耕种收割,实现劳动力与各种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从而减少不必要支出,而节约的钱又是农民的。他举例说,土地托管后,合作社或大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时,由于批量大,价格肯定比单个农民的低;在生产过程中,农资用量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农本得到节省。简单地说,土地托管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集约化生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丰收。
记者曾长期跟踪采访十多位种粮大户,其中有几位种粮大户准备转变思路,从单一流转土地种粮改为搞土地托管。一位种粮大户说,前几年之所以种粮效益不错,一来粮食连年增产,粮价逐年上调,二来土地流转合同是早几年订的,流转费用比较低。但去年粮价低迷,而到期的土地流转费用要提高,两边一挤压,种粮效益就下去了,去年亩均种粮纯效益只有100元左右。如果改为土地托管,去除农资和劳动力成本,托管收入能达每亩200元左右;与流出土地的农民签订目标产量后,产量多出部分双方分成,总的来说每亩纯收入能达300元左右。“这样我只要用心种好田就可以,不用担心粮价波动,更不用担心土地流转费会不会提高。”
事实上,近年来我省很多地方已在尝试土地托管。4年前,南通在省内率先推出土地“全托管”,到去年底,该市“全托管”服务主体达1145家,服务面积50.9万亩,占水稻面积的1/5,服务农户14.26万户。规模化生产使1.2万亩田埂废塘变良田,无论是拥有承包权的农民还是托管服务主体,都实现增收。近两年来,徐州市土地托管经营服务也发展迅猛,目前托管面积208.6万亩,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19%,其中全程托管114.5万亩。
徐州市铜山区委农工办主任董现云说,土地托管实质上是农民将农业生产服务外包,解决有的农民不愿进行土地流转的问题,同时解决没人种地、种不好地的问题。土地托管种植后,托管土地的服务费用,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机械、人工服务等费用列得清清楚楚,且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作出调整,委托托管的农民心里放心。托管后,先进种植技术和机械化作业得以广泛运用。经测算,农田托管后,单产平均能提高20%左右,水稻节本增效每亩能达300元左右,小麦18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农田托管可让拥有承包权的农民安心外出打工或经商,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能得到增加。”
记者注意到,这些年来,很多地方对土地流转很重视,而对土地托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首先是扶持力度不够,现有的一些从种植大户转行为土地托管大户的农民,原先享受的优惠政策被取消,金融支持力度也削弱了;其次,很多地方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和交易平台,却忽视土地托管信息收集,也没有交易平台,等等。其实,土地托管也是一种规模经营,而且能够实现托管双方的双赢——既能避免大户因流转费过高而放弃种田,又能保证农田产出增加、农民增收,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推广呢? 本报记者 朱新法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