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地域身份资历选才 江苏探索村书记年金制

05.06.2020  18:22

  中新网南京6月4日电 题:打破地域身份资历选拔村干部江苏探索村书记年金制

  中新网记者 申冉

  经济上没“想头”、政治上没“奔头”、退休后没“靠头”……尽管是“没有编制”的“干部”,村书记“官儿”虽小,责任却不小,是“三农”工作的带头人。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近年来,江苏省委组织部持续加大对村书记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打破地域、身份、资历、行业界限,为村里选拔出爱农村、懂农村的好“带头人”和好“班子”。

  近日,江苏省发布了省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下文简称《实施办法》)。根据该《实施办法》要求,“要完善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职责任务,形成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

  这样一来,在“三农”工作中,村书记的地位就显得格外突出、作用关键、至关重要,村书记队伍的建设成了实现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一环。

  据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周为号介绍,目前江苏省的村书记队伍建设存在“七个痛点”,“主要是‘四低一缺’问题,‘四低’指的是文化程度偏低、带富能力偏低、年轻人比例偏低、待遇偏低;‘一缺’就是后备力量缺乏,在部分地方还一定程度存在‘想干的干不了,能干的不愿干’的现象。

  周为号表示,江苏省将以明年初开展的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逐村研判、逐人联审,从三个方面入手打造高素质村书记队伍。

  “首先,优秀村书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周为号介绍,江苏省将着力于打破地域、身份、资历、行业界限,推行村干部选才“四个一批”,包括:内部挖潜选拔一批;放宽视野外请一批,对本村没有合适人选的,从全镇乃至更大范围中统筹选任,跨村任职;力量下沉选派一批,从县、镇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着眼长远储备一批,积极推广“兴村特岗”“定制村干”等经验做法,储备一批后备力量。

  “江苏还将加大培训力度,每年对全省1万多名村书记轮训一遍。在省内农业类院校开设专题课程,开展村书记学历提升教育;选派村书记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跟班学习、到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挂职锻炼,着力培养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有本领的优秀村书记。

  周为号也坦言,确实有的村书记讲,最愁的是经济上没“想头”、政治上没“奔头”、退休后没“靠头”。

  为此,江苏省着力加强激励,连续两年开展“寻找老支书精神”活动,通过寻找老支书本人来寻找他们身上的精神,营造见贤思齐、担当实干的浓厚氛围。同时,启动实施村书记“百千万”工程,从去年起,江苏全省每年选拔100名左右当标杆作示范、培养1000名左右当头雁领先进,以此带动10000多名村书记当骨干强队伍。

  “我们还将继续对村书记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落实富有‘含金量’的‘政策包’,包括:稳步提高待遇,到2021年底,村书记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度所在县(市、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倍;择优选拔村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或招聘进入事业单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村书记办理‘五险一金’,探索建立年金制度,着力解决后顾之忧,多措并举造就一批‘扎根型’‘永久牌’村书记。”周为号强调。

  “虽然在村里,村书记是最大的‘官儿’,但在干部眼里,他们不算个干部,没有编制,所谓‘泥腿子没上岸’。”周为号表示,要让村书记在村里工作“腰杆挺起来、心神定下来”,就要切实解决他们的“隐忧”,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活力。“去年,江苏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县乡共管’制度,把村一级的管理层次提高、管理制度落细。今年,根据《实施办法》,江苏在全省选择15个县(市、区)开展村书记专职化管理试点,以‘专职五级’管理为基础,探索构建覆盖村书记选、育、管、用各环节的完整体系,推动村书记专心专注专业做好本职工作。”(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