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卫士:你所不知道的南京地铁警察(组图)
他们常年工作在地下见不到阳光,有的人需要吃钙片补钙;他们的办公场所除了炊事员和少量文员外,绝大多数人散落在地下各个站台;他们早晨搭乘第一趟地铁上班,晚上搭乘最后一趟地铁下班;他们有的人每天上下班路上用时达四五个小时……今天,我们走进他们中间,为您记述你所不知道的南京地铁公安民警的工作与生活。
家住秦淮区某花园小区的甘福友是地铁高淳站派出所民警,每天早晨6点半之前,他就得从家出发坐公交转地铁,两个半小时后才能到岗,每天上下班路上要花费5个小时。
“目前南京开通的10条地铁,设174个站。地铁分局现有516名民警,除10%不到的警力在机关及警种大队外,其余全部散布在地铁站上。由于警力有限,他们每四天就要上一个24小时的班,轮到值班时,当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
由于长时间晒不到阳光,有些民警需要吃钙片补钙。但他们从来不叫苦叫累,默默地坚守岗位。
各站点民警和辅警的一日三餐,不可能集中定时定点吃饭,派出所后勤人员为每人配备了统一的保温饭盒,将这些饭盒装车送到地铁站,每到一个站之前,都要电话约定按分秒接收,遇民警处理事务就放在指定位置。有的线路第一个站点早吃完了,最后一个站才拿到,寒冷时节吃凉饭菜是常有的事。五分钟的狼吞虎咽之后,是长达三四个小时的巡逻。
民警除了正常巡逻,最多的事情就是和乘客打交道。在接到的各类警情中,救助类警情占80%以上。4月11日,一位年轻女乘客在S3号线永初路站晕倒,民警在救护车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私家车变身“救护车”把女孩及时送到医院。每天数百次地回答群众问题、提供服务,这也是地铁民警的职责所在。
今年4月21日晚上10点半,大厂东站派出所民警李伟执勤完毕后,深夜帮一位坐错站的女孩打车直到她安全到达目的地的故事刷爆朋友圈。这样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地铁里上演,经常霸占各大自媒体头条。李伟持续救助帮扶残疾人柏铜师傅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现在李伟调动去了南京南站派出所,距离远了,但友谊没有被冲淡。图为李伟和柏铜合影(南京地铁分局供图)
为了做好服务,延伸救助服务最后1公里,分局一半以上民警懂国内各地方言,还有多名民警熟练使用英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甚至还有懂古印度语。
南京地铁公安女子巡防中队是全国首支地铁女子巡防力量,她们每天坚守在地铁沿线对来往乘客进行依法盘查,将各类危险人员控制在地铁外。
地铁发案少,但一旦发生事情就是大事,这就要求地铁民警在万一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处置并确保处置到位。一线所队警力占分局总警力的92%,分局领导每周下线参与一线巡防,逢重大安保、重要敏感节点机关警力常态化支援重点车站安保工作。
地铁分局设立实战训练基地,每年进行全警大轮训;每年围绕巡逻盘查、安检警情处置和突发性事件应对等科目,组织两次实战练兵比武竞赛。始终把防范恐怖主义和个人极端行为摆在突出位置,派出所、车站和站口周边单位定期开展演练,熟悉处置流程,做到处置突发事件时一呼百应、形成合力。
“2018年南京地铁全线网总客流达11.1亿人次,同比上升了14.4%,接处警同比上升了12.3%,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13.9%,抓获犯罪嫌疑人员同比上升了30.5%。”南京地铁公安分局局长孔令钊说。
巡防警力全部着亮闪背心、肩灯、装备在站厅见警管事,工作时间从每日早七时至地铁运营结束。在客流量大的站要不停地进行疏导,很多民警都备有润喉片等药品。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南京地铁还面向社会招募“平安合伙人”, 打造南京版“朝阳群众”。
以精细化巡防打造“查控防护圈”、以公安大数据应用为重点打造的“防范圈”,加上地铁运营公司以设备安检打造的“过滤防护圈”、以“平安合伙人”打造“协作防护圈”,构成了地铁警方打造的“四道防护圈”。正是这“四道防护圈”守护着地铁的平安,运营20年未发生重大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