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省73所小学在常州成立联盟 试水“回归天性教育”
中新网常州11月28日电 (记者 唐娟 通讯员 王燕)因率先制定“学生惩戒制度”引来热议的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又因试水“回归天性教育”迎来关注的目光。28日,“儿童成长节律学校生活”整体建构与实践探索终期展评暨全国研究联盟成立大会在该校举办,来自全国11个省的73所学校共同加入“儿童成长节律学校生活”研究联盟。
全国11个省的73所学校共同加入“儿童成长节律学校生活”研究联盟。 宣梦婷 摄数学课,孩子们将皮球放在肚子上,体会一把孕妈的不易;语文课,走进自然,体会二十四节气的寒来暑往;期末考试提前一周完成,再用一周的时间来展示一学期的成就,让每个孩子都有可展示的骄傲……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李伟平作项目研究主题报告时表示,传统学校多为围绕知识学习和考试周期形成节律,这会使课程生活、学习方式单一且综合度弱,课程形态呈现分科为主等问题。基于构建符合儿童“成长节律”的生活时序、创造符合儿童“成长节律”的课程生活、实现符合儿童“成长节律”的力量聚合的价值理念,学校增加跨学科课程、超学科课程的比重,实现了小学“课程结构的变革”, 打破了学生学期生活的节律传统,实现了课程模块乃至学校教育生活时序再构,形成了学校儿童“成长节律”课程模型和核心素养培养逻辑;创造了大中小课时节律、学科教学与跨学科及超学科互动节律,实现了“班级—学校—家庭—自然—社会”的“课程时空的统整”;让儿童在知识综合应用中,亲身体验,探索发现,实现高层次的教育生活的综合融通,实现了属于儿童的“课程生活的创新”。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多位老师们结合实践探索中遇到的问题与应对的策略,采用故事分享的方式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宣梦婷 摄该校副校长张勇卫表示,“儿童成长节律”就是遵循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教”,通过学科融合,强调孩子们对知识的多种感知体验,再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孩子们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不是为考试成绩,而是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孩子们举行“送秋迎冬”仪式。 宣梦婷 摄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英语也可能是体育老师教学的范畴……这样的段子未来可能会成为小学课堂的日常。此间,局前街小学的多位老师们结合实践探索中遇到的问题与应对的策略,采用故事分享的方式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国家督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吴康宁,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博导操太圣,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导吴永军,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常州市教育局杭永宝局长、常仁飞副局长等多位教育专家观摩并对“儿童成长节律学校生活”整体建构与实践探索进行了点评。
科技创客类的创智梦工坊,孩子们在编程。 宣梦婷 摄吴永军表示,该项目的研究已经超越其本身的意义,不仅在理论上归纳了理性主义与自然主义平衡等重要的问题,而且实践有独特的探索,他希望该项目在理论上获得更多高品质的鲜活的成果,总结出独创的普适性意义的成果。
吴康宁对该项目总评时表示,这一项目研究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小学教育本身,回应着当下教育的呼唤。他说:“这一项目让教育回归恒常、回归正常、回归日常,让学校成为学校原本的样子。”(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