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绍敏在市委四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01.12.2015  13:42

  委四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5年11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是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接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深入研究泰州“十三五”发展的重大问题,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就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结合《中共泰州市委关于制定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情况说明,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指引了新航向,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主题突出、主线清晰,全面具体、务实创新,既有宏观性、战略性,又有指导性、针对性,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集大成,是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我们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谋划推动“十三五”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江苏实际,明确了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对着力破解“十三五”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作出了全面部署。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在前一阶段传达学习的基础上,持续用力、步步深入,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做到中央和省委有要求、泰州有行动、落实有成效,真正把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转化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持久动力,转化为谋划“十三五”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一要拓展学习深度,在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精髓要义上下真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有理论指引,又有实践创新,既有目标要求,又有思想政治保证。(下转03版)

  (上接01版)我们要反复学习、反复思考、反复琢磨,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尤其要认真研读《建议》和《说明》,读原文、学原著、解原义,既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既要吃透中央精神,更要联系实际思考;既要全面细致地对标对号,更要与时俱进地审视我们工作的目标取向、理念思路、部署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推进事业发展中把准方位、明确方向、用对方法。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十二五”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央和省委对“十三五”形势的新判断,抢抓战略机遇期,引领发展新常态,不断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前瞻性;深刻领会和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内涵要义和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刻领会和把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刻领会和把握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新要求,创新新常态下领导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十三五”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要扩大宣传广度,在造浓舆论氛围、凝聚群众力量上求突破。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实践,解答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回答好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进一步兴起宣传热潮、营造浓厚氛围,做到“三个全覆盖”:干部培训全覆盖。重点要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市委近期将组织市管干部集中轮训,各级党组织都要认真组织好本地区本单位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宣讲活动全覆盖。市委常委会带头,每名常委联系一个单位进行宣讲,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当好宣讲员。市委将组织宣讲团,集中进行宣讲。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普通话”和“地方话”结合起来,用客观事实说话、用典型案例说话、用群众感受说话,切实把全会精神讲全、讲准、讲透。社会宣传全覆盖。要组织力量深入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解读,通过干部、专家与群众互动、“线上”与“线下”互动、宣讲活动与各种服务活动互动,让全会精神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宣传部门要放大“四个全面”理论故事会的成功经验,列出一批重点选题,组织力量编写贴近实际、通俗易懂的学习和宣讲材料,深入解读中央和省委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十三五”发展的前进方向、奋斗目标、美好前景。

  三要加大贯彻力度,在紧密结合实际、推动工作落实上见成效。中央和省委全会的战略部署是管长远的,需要我们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浪高过一浪地抓好落实。从现在开始、从各级领导干部开始,都要自觉地在全会精神指导下,找准贯彻落实的结合点、创新点、突破点,把中央和省委描绘的“规划图”早日变成“实景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当前而言,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着重要体现在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上。依据即将在本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的市委《建议》,认真编制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各类专项规划,把市委《建议》确定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落实到位,体现“往下落一个层次”要求,做到能检查、易评估、可考核。体现在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和要求,围绕薄弱环节、薄弱指标抓突击、抓冲刺,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体现在抢抓机遇推动项目上。抓好中央、省“十三五”各类规划编制的机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政策支持,确保我市能有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纳入上级“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总之,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要始终突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这根主线,联系起来理解和把握,统一起来贯彻和落实,学深悟透、真懂真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之成为引领我们推动发展实践、开创美好未来的一面旗帜。

  二、关于《中共泰州市委关于制定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未来五年,是我们一鼓作气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的决胜五年,也是提升泰州在全省,乃至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城市地位的关键五年。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描绘好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事关“强富美高”目标顺利实现,事关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建议稿形成过程

  市委、市政府对编制好“十三五”规划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我任组长、志鹏同志任第一副组长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市委常委会先后召开3次会议研究讨论,就建议稿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重要意见。

  去年8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印发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35个前期重点研究课题,正式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从去年8月开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各市(区)、有关部门和重点园区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广泛听取基层对“十三五”发展的意见建议。今年1月,分批组织对前期重点课题研究成果集中评议,消化吸收前期研究成果。

  今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后,市委常委会迅速进行传达学习,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常委会还就全市生产力空间布局进行了专题研究。7月17日,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对产业发展、城市定位、重大基础设施、民生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8月11日至13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领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赴省专题开展“十三五”重大事项对接,我市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江海联运中心港等重大发展布局,盐泰锡常宜铁路、北沿江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分别列入了国家和省相关规划,或启动前期研究。8月下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召集会议,专题听取建议初稿起草工作,提出明确意见。到10月下旬,形成了建议初稿。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市委着手修改完善建议稿。11月2日,市委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传达学习了五中全会精神。在此前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围绕全面小康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实体经济运行、城郊结合部乡镇发展以及重点镇建设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同时,就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绿色发展等重大课题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期间,起草组对建议稿进行了数次修改。11月中旬,建议稿下发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了部分老同志、专家学者的意见,并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进行了民主协商。11月26日,市委常委会审议建议稿,起草组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目前提交全会审议的建议讨论稿。建议稿起草中,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认真研究吸收,同时对各地各部门提出的、要求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事项和相关建议进行了梳理,有的交予规划纲要起草组研究吸收。

  可以说,建议稿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议稿起草中,我们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集中起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突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这一主线,立足泰州市情实际,做好上下对接,把落实“强富美高”的要求、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泰州篇章的任务落实到规划之中。二是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任务,针对我市全面小康建设的“短板”,全力做好补短补缺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努力建设更高质量和水平、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满意度的全面小康。三是突出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新理念新部署这一指引,把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作为根本遵循、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作为重要依据,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四是突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这一大逻辑,认真分析研究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点,引导各级着眼特殊阶段的特殊针对性,对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思路作出进一步明确。五是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这一市委建议的特点,考虑到建议稿通过后,还要根据建议制定规划纲要,两个文件要合理分工,建议稿侧重从确立发展理念、明晰发展方向、谋划发展路径、明确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等大的方面提出方向性要求。

  建议稿分为三大板块、七个部分。导语和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主要讲回顾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十三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总结“十二五”期间泰州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主要经验,分析“十三五”时期泰州发展面临的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分别就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进行阐述和部署。第二部分,讲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高端引领的产业结构。主要是用创新的思路培育产业发展的新优势、用创新的办法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用创新的视野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用创新的理念构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用改革的举措激发转型升级的新动力。第三部分,讲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构建统筹互动、融合并进的城乡结构。主要是健全完善城镇体系,引领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拓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空间;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丰富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内涵。第四部分,讲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结构。主要是以“生态路标”为引领,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以“生态屏障”为重点,促进绿色环境建设;以“生态自觉”为保障,促进绿色风尚形成。第五部分,讲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构建层次更高、融入更深的开放结构。主要是更大力度推动港口建设,培育对外开放新龙头;更加注重构建立体交通,打造对外开放新枢纽;更有质效集聚要素,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更高层次建设园区,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第六部分,讲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构建普惠均衡、文明和谐的社会事业结构。主要是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新一轮脱贫帮扶工作、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七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第七部分,讲加强和改善党对“十三五”发展的领导,凝聚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泰州篇章的强大力量。主要是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落到实处。结束语号召全市上下积极投身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泰州篇章的宏伟实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共同为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而不懈奋斗。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这里,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认识和把握“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制定科学的规划、作出正确的决策,首先要善观全局、善谋大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十三五”期间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作出了“一个没有改变、五个深刻变化、两个正在转变”的重大判断和科学分析。省委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建议稿结合中央和省委的判断,从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对“十三五”时期的形势进行了客观分析。

  应该看到,“十二五”期间泰州发展的成绩是显著的。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城乡统筹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在经济结构、创新能力、中心城市集聚带动能力、区域发展平衡程度、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生态环境质量、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需要有效破解。总的来看,“十三五”期间,泰州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力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有着与全国全省共同的机遇特征,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机遇。主要是,“项目大突破”形成的氛围、态势和成效,将在“十三五”期间转化为积极应对挑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机遇;转型升级工作认识早、行动快、抓得实,将在“十三五”期间转化为适应形势变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建市19年积累的城市发展基础条件,将在“十三五”期间转化为突破瓶颈制约、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

  深入分析形势,目的是要把握发展大势,抓牢发展之机,谋实发展之策。为此,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十三五”发展工作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特别要体现在“四个必须”上:

  一是必须增强实现“强、富、美、高”的行动自觉。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描绘的美好发展蓝图。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也是中国梦泰州篇章的生动描绘。“十三五”期间,“强富美高”的目标要作为我们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经济强”,就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百姓富”,就是要创造更多发展成果,提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七大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环境美”,就是要实现“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环境清洁”,加快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社会文明程度高”,就是要建设更具特色魅力的文化强市,成为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高地,打牢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基础,建设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城市。

  二是必须确立“稳中求进、稳中奋进”的更高追求。泰州的发展还不充分,没有理由不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没有过不了的山头,只有过不了山头的队伍”。我们要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以“三大主题工作”为抓手,思想再解放有新境界、项目大突破有新作为、城建新提升有新面貌,推动泰州发展纵向上持续攀高、水平提升,横向上创造特色、走在前列。必须大力弘扬“四个长期”、“三个不相信”精神,把工作力量用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上,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自加压力,调高标杆,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确保发展速度快于、发展质态优于、生态环境好于、人民生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贡献份额明显增加。

  三是必须强化“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使命担当。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十三五”发展的时代命题。现在,我市经济发展与全国、全省发展态势基本一致,同过去相比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这是新常态下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的正常反映。我们要坚决防止把新常态当作不担当、不尽责的借口,一味强调现在是新常态,降低工作标准,错失“弯道超越”的机遇。要把主动适应、深刻把握新常态作为前提和基础,把科学引领新常态作为责任和担当,努力在新常态下有新定位、新状态、新动力、新作为,更有针对性地抓重点、攻难点、补弱点,趋利避害,难中寻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依靠群众、造福群众”的民本意识。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省委罗书记强调,江苏“两个率先”要放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中来定位。因此,“率先”,不仅仅是时间概念上的提前,主要是质量和水平提升的率先,是各项工作全面“迈上新台阶”的率先,是探索发展新路子、开辟发展新境界的率先;“全面”,是小康建设覆盖领域的全面、覆盖人口的全面、覆盖区域的全面,是初步展现“强富美高”现实模样的全面。可以说,有没有以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依靠群众、造福群众”的民本意识,关键看我们是不是把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立下的军令状作为“十三五”期间最核心的任务,坚定不移,矢志实现。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突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扎实的工作举措,切实解决城乡及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平均数背后的大多数问题、指标外的群众真切感受问题,让泰州的发展更有“温度”,让泰州的全面小康有更广代表性、更多获得感、更高满意度。

  第二,关于“四个名城”的城市定位

  城市定位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坐标,也是城市的标志和名片。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医药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的奋斗目标。五年来,我们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三个名城”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展现出现实模样。“三个名城”,既是对内凝聚合力、促进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也是对外推介交往、促进要素集聚的闪亮名片。“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继续抓好巩固提升,特别是对“三个名城”的内涵要进一步拓展。医药名城建设要确立全球视野、致力国内一流、彰显大健康产业集聚特色。文化名城建设要传承历史文化,培育现代文明,体现文昌水秀、古今交融特色。生态名城建设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眼长三角都市圈,让水城水乡、都市花园成为发展的目标。

  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在“十三五”发展过程中增加了建设“以江海联动、工贸发达为特色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的新任务。之所以作这样的丰富和拓展,一方面,建设港口名城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新优势的最大潜力所在。港口是现代生产力集中集聚的最佳区位,是跨向海洋文明的桥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纵观泰州的发展历程,建市以来的第一个10年,我们抓住了组建地级泰州市的机遇,拉开了发展框架;第二个10年,我们抓住了中国医药城建设的机遇,推动了特色产业的转型;下一个10年,必须进一步放大港口优势,以港兴城、以港兴市。另一方面,建设港口名城是融入国家战略的最重要抓手。泰州地处长江AB级航道的分界点,是江、河、海交汇换装的重要节点。“十二五”期间泰州港已经迈入亿吨大港行列,2015年吞吐量将突破1.6亿吨,但是,目前以散货运输中转为主,集装箱只有21万标箱。泰州港在特色化、知名度、影响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说,泰州的沿江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泰州的岸线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江海换装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目前,国际国内很多知名港口都看好泰州港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必须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整合和分工,推进港口、物流、产业、城镇互动并进,协调发展。可以说,港口名城的提出,是泰州潜在优势的再挖掘,是泰州未来优势的新定位。

  第三,关于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高端引领的产业结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贯穿各项工作始终,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建议稿提出了“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在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上,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强调“聚焦聚力”。明确了在扎实推进“1+3+N”产业发展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聚力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产业三个重点,加快培大育强,创造泰州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聚焦这三大产业,既立足于我市现有产业基础,也着眼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未来5年,我国生物与健康产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年均增速都在20%左右,到2020年规模将分别达到14万亿元和10万亿元。我市船舶产业造船完工量今年占全国的15%以上,优势十分突出。集中力量和资源培育这三大产业,“十三五”期末形成5000亿元规模,有利于为我市制造业迈入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强劲支撑。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重点要紧扣“药、医、养、游”,以中国医药城为核心支撑,以国家级前沿医疗技术应用基地、长江流域康复养生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医养结合养老胜地为目标追求,建设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城市,力争“十三五”期末达到2000亿元规模。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重点要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着力提高研发能力、配套能力,实现造船大市向造船强市的跨越,力争“十三五”期末达到1500亿元规模。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要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组件、动力电池、智能电网集成设备、风电核电用关键零部件产品为重点,加快招引一批龙头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力争“十三五”期末达到1500亿元规模。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强调“调优调强”,重点要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泰州行动纲要》,大力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和企业技术装备升级计划,鼓励企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一方面,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强化管理、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手段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为目标,通过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兑现扶持实体经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加大针对性培训力度,提高优质劳动力的供给度和劳动者的素质,降低企业劳动力的相对成本;加大金融改革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完善鼓励和支持企业转型、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引导企业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业链招商,提高本地企业的产销配套程度,并充分利用政府的资源,为企业拓展产品销售和合作的空间。建议稿作这样的明确,主要是希望当好实体经济的坚强后盾,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强调“提质提速”。2014年,我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2%,而全国、全省分别达48.1%、47.9%。在全省“十二五”实现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到“三二一”历史性突破的背景下,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滞后,显得更加突出。这当中,固然有我市是新建市,提升城市功能有个过程的客观原因,也有工作推进上还须加力的问题。我们要从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服务业发展对城市功能的提升作用、第三产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审视存在问题,将其作为泰州的后发优势进行谋划,推动服务业发展提质提速。“十三五”期间,我们要一手抓生产性服务业的提速发展,组织实施“6116工程”,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文化创意、金融、软件及服务外包等6大产业,培育壮大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00个亿元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项目、60家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一手抓生活性服务业的提质发展,加快智慧泰州、健康泰州、文化泰州、畅游泰州建设,提升供给水平,引导居民消费,推动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四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强调“强农富农”。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分量。建议稿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明确了确保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全省领先的思路。

  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上,要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科技企业培育“十百千”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加快实现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强化产学研合作在创新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快组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等3个创新中心,培育新型特种合金材料、线切割数控机床、智能电网、动力电池、高分子材料等10个产业技术联盟。强化高端人才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放大“科技创新券”、“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券”、“人才购房券”等政策效应,探索推进离岸孵化模式,更富成效集聚高端人才、技术、项目,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提供强劲动力和支撑。

  在激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上,一方面,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十三五”期间,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仅要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而且更加要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今后一个阶段,要把“三个有利”标准作为推进改革的新指引、新标尺,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和带动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确保到2020年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要探索建立并定期发布我市区域转型发展指数和医药产业发展相关指数。两个指数的建立,将有利于充分彰显我市转型发展的示范效应,强化中国医药城在行业发展中的先导地位。

  第四,关于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构建统筹互动、融合并进的城乡结构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市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协调性总体上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稿提出了坚持“人的城镇化”,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切实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泰州新型城镇体系方面,要构建“一大三中九小”的城镇体系。“一大”,就是持续实施城建新提升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以海陵老城区、周山河新城、医药高新区为一体,高港区、姜堰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组团布局、融合发展”的大城市。海陵老城区,重点建设“历史文化商贸中心”,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推进旧城有机更新,完成棚户区改造2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改造步伐,促进老城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周山河新城,重点建设“行政文化商务中心”,推进现代新城建设和发展,基本完成15平方公里功能区建设。医药高新区,重点建设“产城融合示范中心”,推进医药园区开发,完成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构建泰州大健康特色产业高地。高港区,重点建设“港产城一体的滨江工贸新城”,加快港口、物流以及临江制造产业发展。姜堰区,重点建设“生态宜居的旅游度假养生基地”,成为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区。“三中”,就是按照中等城市的定位,积极推进县域城市发展。靖江市,重点建设长三角先进产业基地、现代化生态宜居港口城市;泰兴市,重点打造江苏沿江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以现代服务、先进制造为特色的滨江城市;兴化市,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里下河水乡城市。“九小”,就是加快培育小城市,形成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吸引源、辐射源、带动源,着力培育靖江市新桥、斜桥,泰兴市黄桥、虹桥,兴化市戴南、安丰、沙沟,姜堰区溱潼、蒋垛等9个小城市。同时,以“有序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抓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议稿特别强调要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这是针对目前城镇建设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的。“十三五”期间,要把“人本发展、精致发展、内涵发展”理念贯穿城镇建设全过程,秉持“敬畏历史、传承文化、造福百姓”的原则,精心打造“”的品牌、“绿”的品质、“”的品位。更加注重建成率、配套率、达标率,确保“扩一块、用一块,做一块、成一块”。加强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通过持续实施城建新提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自豪感、幸福感、归属感。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方面,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文化泰州建设,加快建成“三强两高”的文化名城,不断提升“康泰之州、富泰之州、祥泰之州”的凝聚力和美誉度。泰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迈上新台阶的过程中,必须把文昌水秀、古今交融的底蕴和特色彰显出来。一是通过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美德善行”系列活动,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美德内化于心、善行外化于行的生动局面。二是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成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努力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市。发挥“文化惠民券”作用,提升公益文化单位服务水平。精心组织“泰州市群众文化艺术节”、“书香泰州”全民阅读活动,全面提升“百姓大学堂”、“百姓大舞台”、“百姓科普大学”等“百姓”系列文化活动品质。三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按照“合理布局、形成特色、错位发展”的思路,努力构建“1133”的文化产业总体布局,支持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10个特色文化产业街区加快发展,扶持30个重点文创企业和30个文化产业项目,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充分挖掘戏曲文化、佛教文化、盐税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积淀,进一步彰显泰州学派、梅派艺术、里下河文学流派、海军诞生地、微电影等特色文化品牌,丰富地域文化。四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第五,关于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结构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群众不断增长的环境需求与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群众关注环境、参与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群众要温饱更要环保、要小康更要健康、要生计更要生态。“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坚决不欠“新账”、逐步还清“旧账”,用生态“底色”描绘泰州发展“绿色”。

  围绕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真正把环境敏感期变成生态建设的加速期、环境质量的改善期,建议稿提出三个方面措施。

  一是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坚持“含绿量”就是“含金量”,推动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体系,实现环境指数与产业指标同步提升、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确保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举措。早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就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各地立足主体功能分区,积极探索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果。“十三五”期间,要在提高落实的刚性上拿出过硬举措,实施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和差异化绩效考核,推动各地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加强项目源头防控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第一关口。要按照不欠“新账”的要求,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开展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继续把绿色低碳改造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各类企业和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

  二是促进绿色环境建设。大力促进“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让“水绿交融生态美”成为泰州的闪亮名片。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行动计划,构建“一脉、一城、一湖、三带”的中心城市水生态总体布局,加强河湖生态连通、水景观塑造、水环境修复,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河道。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到2020年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0%。实施“绿满泰州”行动计划,推进道路、河流和农田林网“三网”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突出中心城区增绿造绿,加快建设一批大型公共绿地,着力打造“10分钟绿色便民服务圈”,力争城市居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工业废气、施工扬尘、机动车污染治理和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加快形成比较规范的土地修复工作方法和长效机制。

  三是促进绿色风尚形成。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主动当好绿色发展的推动者和绿色风尚的引领者。要强化绿色发展意识,建立以绿色GDP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倒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大力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不断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第六,关于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构建层次更高、融入更深的开放结构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开放步伐、扩大开放领域、筑高开放平台,是泰州“十三五”时期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要主动顺应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主动融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总布局,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引资引技引智并重、引进来走出去联动,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

  一要把要素集聚作为对外开放的首要任务。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根本原因就是原有增长动力在衰减,而新的动力尚未形成。如何实现新老动力的平稳转换,是“十三五”时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高度重视优质要素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持续推进项目突破。建议稿提出,组织实施“产业投资倍增计划”,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产业项目投资1.5万亿元以上。确定这一目标,是因为有效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泰州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市完成产业投资6703亿元,是南通的56.3%、扬州的86.5%,在苏中三市处于末位。“十三五”期间完成1.5万亿元产业投资,是以2015年完成产业投资2000亿元为基数,年均增长15%设定的。我们相信,只要推进“项目大突破”的力度不减,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对招商的重点领域,考虑到央企改革重组、布局新兴产业的历史性机遇,以及泰台经贸合作不断深化、重大台资项目持续突破的良好态势,我们提出主攻央企、台企的思路,并力争在产业基地布局、研发机构布点、区域中心设置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打造“央企投资集聚区”和“台商投资集聚区”。建议稿还提出,推动开发园区提档升级、加快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泰兴经济开发区、高港高新区、姜堰经济开发区创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兴化经济开发区创成国家级健康食品加工园区,建成综合保税区B区,全市培育1000亿级园区3家以上、500亿级园区8家以上。

  二要把港口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发展龙头。面对沿江、沿海港口群快速发展的形势,泰州的港口建设如何挖掘潜力优势、发挥后发优势、培育比较优势,需要我们有“高定位”和“新路径”。围绕“高定位”,要全力打造“江海联运中心港”。这个定位是我们在充分考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深水航道建设机遇,充分考虑泰州港的战略区位优势、岸线资源优势和江海河联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泰州港要加快由喂给港、转运港向大型深水直挂港转型,努力建成服务大洋洲、东南亚、东北亚的近洋直达港口、远洋中转基地,成为辐射长江中上游、支撑本地转型升级的要素集聚港、产业支撑港、发展带动港。围绕“新路径”,要加快与国际航运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或者复制周边城市的港口发展模式,泰州港就只能跟着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我们唯有与国际巨头携手合作,成为他们在长三角的转运枢纽,才可能在长三角港口群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真正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开放门户,我们确定的“十三五”泰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力争突破1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3亿吨以上的目标才能实现。

  三要把快速交通作为对外开放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我市航空、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新突破,但高铁尚在积极推进之中,社会关注度高,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也大,必须高度重视、全力突破。“十三五”期间,要实质性推动盐泰锡常宜铁路建设和北沿江高铁前期工作,力争盐泰锡常宜铁路“十三五”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开展市区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第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构建普惠均衡、文明和谐的社会事业结构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对泰州而言,如何推动经济薄弱地区和相对贫困群众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构建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如何在财政增收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都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建议稿提出,以提高全面小康的代表性、获得感、满意度为重点,紧紧围绕“七个更”目标,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普惠共享,巩固基本性、增强保障性、提高均衡性,加快实现全领域、全人口、全地域的全面小康。

  一要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按照省定新版全面小康指标体系,2015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度预计分别为74.3%和82.5%,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预计完成23.8%、至少还需提高16.2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发展转入中高速,居民收入增幅趋缓,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全面小康的部分已完成指标也将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一些指标完成情况很可能会出现反弹。“十三五”时期要大力组织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等收入的长效机制,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带领他们加快共同富裕步伐。二要推进新一轮脱贫帮扶工作。通过多年来持续推进农村脱贫奔小康工程,我市今年年底可基本消除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的农村低收入人口,85%以上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达30万元。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重点要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所谓相对贫困,即按照“两个6%”确定扶贫对象,确定6%左右的乡村人口为相对贫困人口、6%左右的行政村为发展能力最薄弱村。按照这一比例,我市相对贫困人口为13.7万、发展能力最薄弱村为96个,脱贫攻坚又将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要坚持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的思路,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实施精准扶贫,加快精准脱贫,重点聚焦黄桥老区和里下河经济薄弱地区、低收入农户,打好脱贫工作的总决战。要认真落实“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及时有效解决返贫问题,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底线兜得住、成果过得硬。三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组织实施终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医药卫生、公共交通、住房保障、养老“七大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工程”,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四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围绕全力打造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法治建设先导区、社会治理样板区,通过深化平安泰州建设、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精细化格局。

  民生工作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可能像原来那样高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妥善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和“钱到哪里去”的问题。要创新投入机制和供给方式。一方面,要善于用市场化手段破解民生难题。创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市场化办法,引导社会资本及外商投资参与,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积极作为、量力而行,把钱花在刀刃上。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通过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率先突破,带动民生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激发和汇聚“十三五”发展的强大力量

  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关键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创新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抓好落实的能力,努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

  要在把控方向、谋划全局、解决难题上下功夫,切实发挥各级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党委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悟透上级精神,看清发展大势,谋好发展全局,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汇聚攻坚合力上。要善于把中央精神、省委意图和市委要求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确保目标不游离、方向不偏移;善于把对本地形势的分析与对周边、全省、全国和国际形势的分析结合起来,在更大范围考量和定位发展;善于把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既抓突出问题的化解,又做更多打基础利长远的文章;善于把工作推进的力度和人民群众接受的程度、发展成果的感受度结合起来,更好地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合力。党委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要落实在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上。要着力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事项的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瓶颈问题,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健全决策机制,定期听取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党组工作报告。加快地方智库和专业咨询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要在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各级党员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水平。认真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旗帜鲜明选用工作面前敢为人先、雷厉风行的人,考验面前敢于亮剑、挺身而出的人,难题面前敢于负责、勇往直前的人,矛盾面前敢于担当、善于突破的人。面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加强调研、加强历练,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用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破解发展难题、谋求发展突破;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更加自觉地提升用宽广的视野作科学决策的能力、用宽厚的胸怀带班子队伍的能力、用宽阔的思路拓展发展空间的能力。

  要在增进团结、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上下功夫,更好激发起有利于发展的精神力量。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地级泰州市组建20周年,新的征程又拉开帷幕。如果说过去的发展,我们得益于继承发扬建市之初的创业精神,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我们倍感精神弥足珍贵,更需发扬传承。我们要以建市20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四个长期”和“三个不相信”精神,引领和激发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投身“十三五”的伟大实践。要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和改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把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切实营造好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制度环境、工作生活环境、法治人文环境,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要在“治不正”与“治不为”两手齐抓、同向发力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治不正”。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中央新修订了《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为党员领导干部确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行为标准和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既要树立道德“高线”,以人格魅力凝聚党心民心;又要守住纪律“底线”,绝不越雷池半步。要把牢做人做事、用权交友的边界,带头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净化交往圈朋友圈,坚决防止手中权力被借用被利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治不为”。更加自觉地践行“三严三实”,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激情,增强主动担当意识,增强工作执行力,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倡导“在岗使用是最大的激励、人岗相适是最大的信任”的理念,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要积极运用“政绩档案”等改革举措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让“为官不易”者“不易为官”,让“为官不为”者“无官可为”。

  同志们,决战号角已经吹响,光荣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