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耗时8年多为去世父母拍纪录片(图)

16.04.2015  11:36

   申氏三兄弟设计的纪录片海报

  河南新乡三兄弟为逝去的父母拍纪录片,耗时8年多

  跋涉数千里,为了体验父亲工作的艰辛

  不惜到父亲工作过的厂里干1年劳力

  核心提示:在母亲逝世10周年那天,新乡的申长云、申长明、申长久三兄弟没有选择请戏班子、放鞭炮的传统形式,而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在父母生前居住的家属院播放他们拍摄的纪录片《不能忘怀的爱》,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缅怀和对家庭的感悟。

  为了拍这部纪录片,兄弟三人整整耗时8年,跋涉数千里,花费数万元,拍了1000多个小时的视频素材。他们5赴山西山区,追寻母亲的踪迹;他们与老邻居聊起往事抱头痛哭;他们甚至到父亲工作过的厂里干1年苦力,来体验父亲当年的工作环境。

  郑州晚报记者路文兵文/图新乡报道

   缘起“这么辛苦,就是为了把父母留住

  “家就是有亲人和亲情的地方,家是生活的起点也是生活的终点。我的父亲母亲,就是我家的苍穹。

  4月14日上午,在新乡市一家影像工作室内,申长云、申长明、申长久三兄弟再次重温了他们拍摄整理的一部纪念过世父母的纪录片——《不能忘怀的爱》。

  虽然这部片子他们已经看了无数次,但每次结束的时候,三个年逾不惑的男人还是会动容落泪。“每次在片子里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总觉得他们还陪在我们身边。”申长明说。

  三兄弟的父亲申连成,生前是新乡砖瓦厂的工人,曾被评为市劳模,还当选过河南省人大代表,于1994年逝世;母亲李文英也去世10年整了。

  “我的父亲母亲基本上不识字,但我们的父亲一直教育我们‘克勤克俭、无私奉献’,而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则让我们兄弟姐妹懂得了家的含义。”说起拍这部纪录片的缘由,申长明说,母亲过世后,他们兄弟姊妹5人一直在商量,用什么方式来纪念双亲,把他们的责任和爱在这个家传承下去。

  “传统的放鞭炮、唱大戏、鼓吹手,我们也考虑过,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我们无意间看到《山有多高》这部纪录片,激发了我们拍纪录片纪念父母的灵感。”大哥申长云说。

  《山有多高》是一位台湾导演为纪念父爱而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获得过第39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兄弟仨凑一起看完后被纪录片里的情怀感动了,他们决定为自己的父母拍一部属于自己家庭的纪录片。

  申氏三兄弟都是摄影爱好者,三人在新乡市区合伙开了一家影像工作室,平时主要承接婚庆等视频拍摄业务,拍纪录片这种“高大上”的东西,还是头一回。为此,他们特地找来拍纪录片的专业人士帮忙。

  “听他们仨一说,我觉得挺感动的。在新乡甚至整个河南,还没听说有人用纪录片的形式来纪念父母的,他们拍的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影像史,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新乡部分历史的一个缩影。”帮申氏三兄弟拍片的“纪录片达人”刘思伟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第一次拍纪录片很辛苦,这么辛苦,就是为了把父母留住。”申长明说。

   拍摄耗时8年,行程数千里,拍摄1000多小时

  “八千里路云和月。”提起纪录片拍摄的漫漫8年,申长久这么形容。

  虽然家里的摄像机里之前有不少父母亲欢庆过节的视频素材,但对一部纪录片来说,还远远不够。

  8年里,他们跋涉了数千里路,花费了数万元,拍下了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

  “要拍母亲,肯定要去山西那边找我姨他们。”申长明说,1942年闹饥荒的时候,姥姥箩筐里挑着舅舅和小姨逃荒到山西,母亲李文英则因为脚伤而留在河南。母亲与兄妹虽然相隔两地,但依然亲如一家。

  小姨家在山西山区,山路崎岖路难行,经常走错路。有回他们的车坏在半路,三兄弟推着车在山里走了半天才找着修车的地方。“还有一次山西大雪,我们的车钻进雪堆里门都打不开了,我们仨只好从天窗里爬出来。”回忆起拍片子的艰难,三人如今当成笑话来讲。

  “每次费尽艰辛来到姨家,吃着姨给下的饺子,就想起了我们的母亲。这8年来,我们去山西就跑了五六趟,行程有几千公里。”申长云说。

  2011年,是父亲工作过的砖瓦厂倒闭前的最后一年。为了更好地拍摄父亲在砖瓦厂的素材,大哥申长云特意申请调回砖瓦厂,亲自到厂里干了一年劳力,拉父亲拉过的大车,泡父亲泡过的澡堂,体验父亲当年的工作。 “十几趟砖瓦厂跑下来,父亲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更清晰也更高大了。

  在拍摄过程中,有太多令三兄弟难忘的时刻。“与小姨以及当年的老邻居张婶、黄婶聊起父母生前事迹的时候,说到动情处,大家抱头哭作一团。

   放映和老邻居一起再看父母音容笑貌

  2015年3月24日,对申氏三兄弟来说,是个大日子。这天既是他们母亲的十周年祭日,也是他们的纪录片第一次“公映”。

  那一天,申家三兄弟没有请戏班子,也没有放鞭炮,而是来到父母生活过的厂家属院与父母当年的老同事、老邻居一起观看了这部纪录片。

  “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我们剪出来26分钟,主要围绕着我们母亲的一生来剪的。别看只有26分钟,光是剪辑,我们花了260个小时都不止。

  申长明说,毕竟是门外汉,第一次拍纪录片缺乏经验,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没有做相应的检索记录。

  这就意味着,哪怕一个1秒钟的镜头,他们也需要从浩如烟海的1000多小时的素材里慢慢挑选。

  “没办法,我们只能用笨办法一点一点地找。那几天,我一坐到电脑跟前就头疼。差不多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剪出来第一版片子,大约有40分钟。”申长明笑着说,“片子最终定稿前,他们开了6次研讨会,先后把片子改了5版,精简到26分钟。

  片子上映前,老三申长久还特意设计了一张海报,贴在老院里,“敬请砖瓦厂父老乡亲前来观看”。海报上,当年砖瓦厂的烟囱高高竖立,“就像父母还在的那时候”。

  晚上7:30,夜幕落下,银幕亮起,申家兄弟姐妹和院里的几十位老人守在银幕前。当银幕上出现申连成、李文英的身影时,那些老同事、老邻居想起旧事,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他们兄弟几个给父母拍电影,多出息、多孝顺。申家老两口九泉之下也高兴。”一位老人说。

   感受拍纪录片让家人更亲密   8年时间,纪录片里当年母亲怀抱着的,光着肚儿的小孙子,如今已长成翩翩少年;8年时间,也让三兄弟对父母的“责任与爱”的家庭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

  申长明说,目前这部26分钟的片子主要是祭奠母亲逝世10周年而剪的。“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兄弟三人将剪一部一个多小时的关于整个家庭的纪录片。

  “父母虽然不在了,但因为拍这个片子,让我们兄弟姐妹5家更亲密了。我们兄弟姐妹达成一个共识:家,不能散,要经常在一起聚聚。”大哥申长云说。

  母亲过世的10年里,每年谁家孩子过生日、成人礼,一大家16口人都会聚在一起庆祝。每年的清明、中元节以及父母的祭日,几家都会一同前往。闲暇时间,他们还经常组团出去旅游,栾川大峡谷,蓬莱仙境,洛阳牡丹园……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母亲当年与她的兄弟姐妹分离大半辈子,她格外看重一家人的团聚。拍这部纪录片的8年来,让我们兄弟姐妹懂得了家的真正意义。”大哥申长云说。

原标题: 三兄弟耗时8年多为去世父母拍纪录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