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一轮回,江北进入“奔跑的时代”(图)
本报地产评论员 刘莉 方力卓 供图 亮室团队
11月14日讯 2002年江北地区行政区划实施调整,两区两县正式合并为新的浦口区和六合区,跨江发展的大幕由此拉开。
经过12年的开发过程,如今江北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商业配套的完善,或者是房地产市场的开发,都已经取得了大发展,而这仅仅还只是开始。
从去年起,江北的定位从“副城”升级为“江北新区”,并且向国家级新区的目标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随着南京的打造重心逐步向江北新区倾斜,江北即将跨入一个加速奔跑的新时代。
12年前的江北 买包烟开车要走10分钟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江北的发展之初与当年上海浦东新区的遭遇如出一辙。12年前,当南京市政府提出“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总体发展思路,并且合并浦口区与江浦县成立了新的浦口区时,虽然和主城只有一江之隔,但对于老南京人来说,江北简直就是荒郊野外,住在江北的都是下里巴人。
家住天润城的杨女士记得,2002年的时候她还在浦口上大学,当时学校周围什么都没有,想要采购生活用品都得等到周末,专程坐很久的公交去大桥南路的家乐福超市。后来杨女士大学毕业,因为在江北工作,就在桥北的天润城买了房。她还记得刚入住的头半年,一栋楼里就她家一户,而且出行很不方便,“去新街口逛个街来回得耗费一天时间,堵在大桥上更是家常便饭。”
“那几年我在江北做项目开发,到处都是一片荒凉,印象最深的是我想买包烟都要开车走近10分钟,路边的小店还只有两种烟,最高档的是5块钱一包的黄果树……”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对于当时江北的落后记忆深刻。
南京卖的房 超过四成在江北
自从2002年南京市决定跨江发展,成立新的浦口区和六合区之后,江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突出的生态优势、丰富的产品结构、较低的房价水平,加上不断健全的产业载体和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使得江北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以江北过去最饱受诟病的交通瓶颈为例,随着桥北收费站拆除,二桥、四桥、长江隧道以及地铁10号线陆续通车,地铁3号线开通倒计时,江北与河西、江北与主城的无缝对接,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梦想。
江北逐渐融入主城的同时,江北的房地产市场也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地产大腕齐聚江北,无论是供应量,还是成交量,江北在南京楼市的地位都举足轻重。网上房地产的统计显示,截至11月12日,2014年南京全市(含溧水、高淳)商品住宅共成交55879套,其中江北板块就卖出了23773套,占到了全市的42.5%。
冲击国家级新区 发展如虎添翼
在购房人对这块土地产生兴趣之时,日新月异的江北还在不断带给人们惊喜。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首次提出“在南京推动建设江北新区”,并且要“以潜力较大的江北新区提升南京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2014年,江北新区的建设“快马加鞭”。4月8日,负责江北新区建设的“扬子集团”正式挂牌成立。10月28日,《南京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提交南京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规划》中的江北新区包括浦口、六合两区以及栖霞区的八卦洲街道,总面积2483平方公里,占南京总面积的1/3。
江北新时代拉开序幕
据消息人士透露,有关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请示已上报国务院,江北新区有望在年内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而在南京市,江北新区的资本运作平台刚刚完成组建。
从过去的“江北新市区”、“江北副城”到现在国家级的“江北新区”,定位的变化意味着江北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发展新机遇。
一个江北的新时代,正在开启。
作者:刘莉 方力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