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图书馆研究员四十载传承古籍修复技艺 忧心人才缺失

28.02.2016  09:31

龙虎网讯   书籍也有医生?如何才能将受损的古籍修复如初?近日,江苏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由南京大学图书馆申报的南大古籍修复技艺成功申遗,这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次。

日前,记者采访了该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邱晓刚,听他讲述他和古籍修复的那些故事。

  师从张士达潜心工作40载

  “我从小就生长在图书馆,父母都是南京图书馆的,小时候也没上幼儿园,整天在书堆里打转,对书很是喜爱。”谈及与古籍修复的缘分,邱晓刚告诉记者,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后来,经历了八年下农村和两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生活,我回到了南图,选择了古籍修复。

邱晓刚告诉记者,1980年,他去上海图书馆参加了古籍修复的第一期培训班,但真正的转折是在1983年,他去江西参加国家图书馆张士达先生的培训。“我在南图修书时看到一本‘镇馆之宝’,上面写的修复人正是‘张士达’,据馆长介绍,这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件。

一听到张士达开培训班的消息,就立马跟馆长申请去江西学了半年。”邱晓刚表示,正是这段学习让他重新思考了古籍修复的意义。

  民国双面古籍

修复有“妙招

和文物建筑的修复一样,古籍修复同样要“修旧如旧”,如何做到?记者了解到,邱晓刚1989年来到南大从事古籍修复工作,此前一直在尝试“手工纸浆修复”的方式,通过追踪古书的材质,再用相应的树木纸浆来修复破损的书。

记者了解到,邱晓刚到南大后,针对馆内收藏的古籍状况,还研发出了另一种古籍修复方式——“剖面”。据他介绍,南大馆藏了40万册古籍,其中一半以上都需要修复,“这些古籍很多都是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时期的旧藏,但因抗战时期往返迁移重庆走过水路,因此很多有价值的古籍都被水泡过,因未及时处理,书的纸张多老化、焦脆,处理起来很难。

尤其是民国书,因为双面有字,修复起来只能保存一面,损失很大。”能否利用纸张的特性,将书页拆分开来?邱晓刚采用了“剖面”技术,“将纸张一分为二重修装裱,虽然会有一定的损害率,但我一直力求少干预,将损失降到最低。

  将古籍修复带进职校、高校

  “古籍修复最初与书画装裱同源,宋元时期有了最早的修复技艺,传承下来,总体变化不大。”邱晓刚最忧心的是未来的传承,尤其是高校的古籍修复工作缺乏人才。

不仅在南大,全国其他高校也面临同样的困惑。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实习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很多人进入图书馆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从头开始学需要五六年,一些动手能力强的本科生、职业学校学生又不能进入相关单位工作。

记者了解到,从2001年开始,邱晓刚就与其他两名发起人在莫愁中专设立了古籍修复专业,后来该专业进入本科层次,2015年还有了硕士点。邱晓刚还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聘任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江苏传习所修复导师。“修复古籍不只是一份工作,还需要热爱,真正对这门技艺感兴趣,这样才能传承下去。

  金陵晚报记者 汪洁 于峰

来源: 金陵晚报   编辑:张璐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