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海归弃30万年薪 当起“农民”建亲子农庄[图]
陈科手捧多肉花卉盆景,身后是上千盆自己亲手种植的多肉花卉。
中国江苏网1月23日讯 2015年农历新年前夕,陈科的农场迎来了草莓大丰收。一年前,这位曾经从事房地产行业的80后海归在无锡市郊创办了绿色农场,以期找回“自产自足”的生活状态。在无锡市郊崔家村的一片大棚里,一名青年正忙着给刚长大的多肉花卉移盆,他就是陈科。这位80后海归是这片40多亩的“煮水江南莊”农场的主人,这里不仅种植着观赏用的多肉花卉,还散养着鸡鸭牛羊等家禽家畜。
2003年,在澳大利亚留学的陈科大学本科毕业,获得了设计和社会学双学位。2006年,陈科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取得了工商管理和电子工程的两个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虽然已经拿到了澳大利亚的“绿卡”,但仍然放弃了移民机会回国发展,最开始从事外贸行业,后转行从事房地产开发,他用8年时间来寻找自己事业的发展方向,最终回到老家无锡,在市郊当起了“农民”。
艰难选择
海归放弃高薪工作回锡当起农夫
与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海外留学生活以及回国后所遭遇的困难,陈科也都面对过。“2007年我刚回国时,在一家贸易公司起步。当时这家公司给我开的工资每个月就1000多块,我就这么硬着头皮做了下来,把公司的外贸从无到有地做了起来。”他坦言,自己对目标的坚持是与生俱来的,“从小就看到父母艰苦劳作,就为了供我去澳洲留学读书。这让我打心底里憧憬和向往做一番自己的事业来回报他们。
2012年,从外贸行业转行房地产的陈科,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和不错的原始积累,“当时一年的收入30万元以上,但我还是想自己出来创业。”他的首个创业目标,选择了自己最为熟悉的房地产开发,“当时我带着团队跑到黑龙江哈尔滨,参与设计并建造了当地的一处政府大楼。”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清楚地看到地产建筑业并不适合自己。“要是再从事房地产行业,估计我到退休前身体就已经垮了,”陈科说,自己最重的时候将近170斤,而后来瘦掉了30多斤。
“我留学澳大利亚的时候,经常看到路边大片大片的农场,那里的农场不需要太多的人,上万亩的农场只有几十个人经营,只有收割季节他们才会雇佣些短工。”而农场里的几乎所有产品都会得到充分的利用,“秸秆会用来喂牛,烂掉的果子也会被放到田里做肥料。”
生态平衡、生产集约、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绿色健康的澳大利亚农庄,让陈科想到了在国内创办一个同样理念的农庄。陈科坦言,自己也算是半个农民,“我从小就是在田间的蛙叫声中长大的,城市生活总是置身于车水马龙之中,反而让我更加怀念农村田间的生活。于是在结束黑龙江的开发项目之后,我就马不停蹄寻找合适的土地。”
遭遇困境
最困难的时候团队成员走掉一半
2013年底,陈科怀揣着田园生活的梦想和在哈尔滨创业赚得的第一桶金开始了农庄项目,在经过一番寻找后将目光定在了无锡市郊的崔家村,这是一片保留了原始农业生态的土地,“现在农场周边20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任何工业污染。”陈科说,为了这40多亩的土地,他和当地村民签订了15年的租约。
陈科带着这支包括自己在内4个人的团队,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40亩土地上建起了多肉花卉大棚、蔬菜大棚、草莓大棚,还养起了鸡鸭牛羊,“养甲鱼的鱼塘今年夏天前就会建起来,我的想法是做到让农场里的所有东西都能循环利用,不产生农业垃圾。”目前农场雇了8个村民一起打理,“我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现在农场里的蔬菜都是用农家肥。”
在投入了300多万元之后,陈科的绿色农场已经初见雏形,他坦言自己预计投入的成本至少需要三四年才能收回,“像种多肉花卉的温室大棚,一个就要一万多元,草莓的大棚要便宜一点,但一个也要三四千元,做农业的前期投入特别多。”
相比土地打理,更让陈科头疼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农业项目不是每个成员都能坚持住的。在去年太湖音乐节的时候,团队曾经在会场摆摊展示多肉花卉,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各种费用花了不少,但是几天下来才卖出400多盆,当时几个人的心情都低落到了极点。”之后就有两个成员觉得市场反响不好,而退出了团队。
“虽然我也跟他们说,第一年不要想着赚钱,但他们还是觉得坚持不下去,在年底前离职了。”在两位成员离职后,陈科几乎是一个人硬着头皮把“煮水江南莊”的微信和微店开了出来,而随着前期的投入和朋友间的口口相传,生意终于迎来了好转。“现在慢慢来的人多了,每个周末都有四五十人来农庄。”
追求梦想
做让都市人享受田园的
绿色亲子农庄
在长年保持20摄氏度室温的多肉花卉温室里,陈科正在教几个小朋友拼接多肉花卉微观盆景,“这么一盆在市中心的商场里要卖到将近500块,但实际上你种了就知道,这样一个连盆带装饰的微景观也就100块不到,你还能享受和自己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的乐趣,”陈科说,现在每周来的客人大多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动手,拼接喜欢的多肉花卉,其实这就是最好的亲子活动。”在他看来,现代都市人在远离田园生活的同时,其实内心深处却在怀念远去的农庄。
“现在的农家乐,多数都是钓钓鱼或者是采摘水果,其实你说小孩子有几个对钓鱼感兴趣的?这些农家乐要么不适合全家一起活动,要么就只有一个项目,而且项目设置都不是针对小朋友的。”陈科说,自己农庄未来的目标就是打造成一个亲子活动的乐园,“在蔬菜区,我们可以手把手教小朋友种蔬菜。我还打算在农庄里搭3口土灶,再搭一个石磨,父母可以教孩子怎么生火做饭、怎么磨豆浆做豆腐,这样用土灶烧出来的自己种的蔬菜和做的豆腐,吃起来是不是很开心?”
在陈科的规划中,自己的农庄不仅要成为全市第一家零排放绿色生态农庄,还要成为一个真正适合全家人一起来的农庄。在他看来,无论是多肉花卉园艺,还是蔬菜种植草莓采摘,还有保留下来的垂钓项目,都是提供一个让全家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玩耍的。他坦言,自己放弃房地产转行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绿色生态农业是目前宏观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发展机会,“我所盼望的,就是不管什么年龄的人群,在我们的农庄里都能尽情享受农村生活的质朴,忘却城市生活的压力。”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