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国际文化影响力报告》首用大数据
新华网南京12月29日电(徐婕)近日,南京大学社会学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国际文化影响力报告》,这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第一次运用大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该报告由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领衔,来自南京大学、江苏省委党校和斯坦福大学的多名学者共同参与,对中国大陆的直辖市、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地级市及港澳台地区近300个城市进行了分析。报告通过对跨度达300年的书籍大数据、网络大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生成了中国城市国际文化影响力的“历史知名度”榜单和“当代关注度”榜单,揭示了中国城市文化影响力的现状,分析了中外城市文化影响力产生差距的原因,对提高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索。据报告显示,南京的“历史知名度”和“当代关注度”比较靠前,分别排名第六、第十位。
创新之举:首次使用大数据研究
据项目负责人陈云松、吴青熹介绍,该报告创新性的使用了大数据方法对中国城市国际文化影响力进行了分析,这无论是在人文社会科学还是城市研究领域都尚属首次。
陈云松说:“大数据总体上是指大小和信息量超过传统规模的海量数据资料。长期以来,囿于数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研究者往往无法找到合适的指标来对大历史中的文化现象变迁进行测量与研究。而此次研究使用了‘文化组学’的前沿方法,利用谷歌800多万种英语数字化书籍、8000多亿单词的数据库以及国际互联网万亿数量级的搜索记录,将语言学中的词频分析方法和文化影响力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跨度三个世纪、对象遍及全球的空前规模数据的研究。”
覆盖之广:数据跨度三个世纪
据悉,在多校合作、多学科合作和国际国内学者的共同参与下,城市国际文化影响力的大数据研究从着手设计研究、收集数据、到形成报告历时一年多。研究过程中还得到了《大数据时代》作者、牛津大学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的指导。分析报告把“城市国际文化影响力”定义为“历史知名度”和“当代关注度”两个维度:前者用300年以来国际书籍和报刊媒体中相关城市出现的热度来加以衡量;后者用当代国际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城市被搜索的热度来计算。
陈云松说:“这种操作以三个世纪以来几乎全部英语书籍以及网页搜索等历史和当代最主要的书面语言应用载体作为数据库,能够反映和捕捉西方社会的整体思潮和全景揭示中国各城市对西方社会的知识、观念和经验的影响。简单来说,一座城市在书籍报刊档案中出现得频率越高、被全球网络使用者搜索的次数越多、检索者来源地域越广,它的知名度、关注度等文化影响力指标就越高。透过国际文化影响力的历史变迁和当代趋势,使得我们可以从大历史和互联网的视角来剖析和解读城市发展史。”
意义之深:填补影响力测评空白
据了解,该报告基于党的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的重要精神,较早将研究视角转向国家层面的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周晓虹表示,文化大数据研究报告不仅填补了学术界对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测量和排名的空白,也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提升文化自信的角度向社会提供了一份详实而有力的资料。
“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城市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部分,城市管理者应重视培育、传播和推广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元素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从而获得更为有效和持久的国际关注,使城市向着生态、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周晓虹称,团队将立足报告,并在后续的研究中,尝试使用多语种分析纵深探索。
“目前,团队已着手对各省省情、国家级文化旅游胜地、文化遗产、文化作品的知名度与关注度进行研究,对各地级市、县级市主要的文化符号的研究等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之中。”周晓虹说。
附:城市国际历史知名度排行榜
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国际“历史知名度”前10强的城市分别是:北京、香港、上海、广州、台北、南京、澳门、拉萨、天津、重庆,第11-20强分别为哈尔滨、杭州、大连、武汉、厦门、西安、沈阳、苏州、福州、宁波。如果仅关注大陆地区,国际“历史知名度”前10强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拉萨、天津、重庆、哈尔滨、杭州和大连。
报告同时还梳理了城市国际知名度的五个重要规律:
1、城市国际知名度的总体梯次取决于其在中外交流中的地位变迁
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先发优势和路径依赖,如果一个城市能够利用地缘优势或政策优势在中外交流中树立起垄断性或窗口性的经济地位,它的知名度甚至会超越首都这样重要的政治地位的影响。如:广州、上海和香港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影响力都超过了北京。
2、城市国际知名度的局部“波峰”受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影响
城市文化影响力的大小除了受到中外交流窗口地位、城市本身的要素规模制约,同时也受到政治大事件的影响。各个城市的词频曲线波动顶峰和谷底的出现,都与城市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密切吻合。如:北京影响力曲线的五个高峰,全部和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3、城市国际知名度的获得具有一定的周期规律
城市国际知名度的获得一般需要约20-40年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蓄势──兴起──发展──峰值四个阶段,这个过程既包括对人、财、物和信息的储备、集聚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张,又与政权的更替或交接周期密切呼应。
4、城市国际知名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地域连带性
中心城市的文化知名度变迁会对周边较大城市产生较强的影响。处在同一城市群的城市,尽管发展的能级不同,但其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却会遵循类似的轨迹。典型的例子发生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两对城市之间。
5、城市国际知名度与城市历史、人口及经济要素不完全相关
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城市规模以及人文要素的关联并不十分紧密,不少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其自身历史、人文、人口及经济规模等我们习惯用来衡量城市的标准并没有明显的相关,而是与旅游、宗教和政治影响力密切相关,如西安、拉萨和革命圣地延安。
城市当代关注度排行榜
报告显示:中国国际“当代关注度”前10强的城市分别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门、台北、广州、深圳、拉萨、西安和南京,第11-20强的城市分别是:哈尔滨、武汉、昆明、天津、青岛、宁波、大连、重庆、杭州、成都。
如果仅关注大陆地区,国际“当代关注度”前10强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拉萨、西安、南京、哈尔滨、武汉、昆明。
报告同时还发现了城市当代关注度的四个重要规律:
1、城市的当关注度和历史知名度既高度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
无论是历史知名度还是当代关注度,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底蕴都是决定性的因素。城市历史知名度既受先天的地缘因素制约,更受城市在全国政治地位以及中外交流窗口地位的影响,而城市的当代关注度则更倚重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旅游资源底蕴。
2、城市的当代关注度较为稳定,但受到媒体事件的脉冲式影响
当代城市全球文化关注度曲线非常稳定,甚至城市间的关注度差异也是稳定的,但每逢能引起媒体高度关注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热点事件或突发事件,关注度曲线就会在短期迅速出现峰值,但并不会持续太久,因此,关注度的总体趋势并不受大事件的影响。
3、城市的当代关注度曲线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
城市全球文化关注度曲线的峰值大多出现在每年的二三四季度,一季度通常较少。这可能是由于上半年有春节假期及全国性两会等例行安排,再加上气候等方面因素,一季度通常安排做总结和计划,各种重要的大型财经会议、文化艺术集会等活动只能安排在二季度以后。
4、城市的当代关注度曲线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排名前39的城市的全球文化关注度可分为三个层次,总的说来,排名越前的城市间全球文化关注度的绝对值相差越大,排名越靠后的城市间全球文化关注度的差异越小,但每个层次间的差距则相差很大。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和关注都集中在港澳台和北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