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默默无闻也是无上荣耀
技术人员袁守栋(右二)在工作中。
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一个部门长年每天24小时都有人值守,这里的监控360度无死角、这里的灯长年不灭、这里的设备每时每刻都在运转。这个部门就是国际台播出节目的最后一道防线——播出部。
袁守栋是国际台播出部播出传送中心的技术人员,2月8日大年初一晚8点,他来到工作岗位上,不眠不休地工作到第二天早晨8点。袁守栋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他通过人才引进来到国际台,在播出部已经工作了12年。“这个岗位是没有节假日的,我有过4年除夕夜值班的经历。”
进入工作岗位后,袁守栋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他先是查看前一天出现过什么问题,仔细研读每天的任务书,到监视器前查看直播间的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每半点和整点他会看一遍录播服务器,核对主播和备播时间是否一致,检查下一时段的节目时长,以此推断节目是否完整,再看系统的时间和状态有没有异常。
这一夜,袁守栋会经常到设备机房巡查,设备机房共有168个机柜,1000多台设备。在设备机房,根据机柜的热度和设备发出的声音,他就能判断出有没有出现问题,记者跟随袁守栋在设备机房走完一圈大概用了半个小时。除了这些工作外,袁守栋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智能广播告警监控系统前,出现任何告警,他都要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事故。袁守栋说:“现在这个报警系统发出警报时是人的声音,以前是火警的声音,我们的神经高度紧张,经常出现幻听,总认为有情况发生。”
由于长期值夜班和神经高度紧张,38岁的袁守栋出现了失眠、神经衰弱和弱视的情况。由于他的身体状况较差,家人并不支持他现在的工作,但是他坚持要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干下去。袁守栋说:“我以前创造过很多纪录,都是不好的纪录,当时我做事比较浮躁,也没有安全播出的意识。很多事情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它有多重要,才不会第二次犯这样的错误。这些教训也让我后来做事更加稳重和稳定,考虑事情更加全面,再没有出现过任何失误。我也很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
到了后半夜,袁守栋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由于时差原因,我们的节目大多是后半夜播出的,所以越到后半夜越不能松懈。我们是节目播出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我们这儿发现问题还有挽回的余地,必须要有责任心才行。”就是因为这份责任心,袁守栋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同时也得到了国际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代会的代表。在袁守栋看来,“守住国际台播出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使默默无闻也是无上荣耀。” (杨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