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特色大学:为军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蓄水”“充电”

04.08.2017  13:11

  作者:张近乐(西北工业大学教学、博士生导师)

  新局势下培养军民融合创新人才尤为紧迫

  因为长期以来造成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与地方经济发展二元体制的制约,以及由此演进、固化的军地隔离发展模式的影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顶层设计统筹不到位、政策法规轨制不健全、信息沟通交换不畅通、市场竞争环境不良好、技术尺度体系不互通、考察评估体系不完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既有制度层面的起因,也有运行层面的原因,但从基本上来说,仍是源于人的意识、能力以及经过人所塑造的体制机制。

  要破解军民融合发展的瓶颈问题,真正推进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从而以融合的自信实现自负的融合,要害在于人才。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必需依附人来解决制约经济建设跟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体系性阻碍、构造性抵触、政策性问题。因而,在军民融会发展已逐渐深刻确当下,培育一批军民融合意识强,既能掌握信息化时期部队改造与军事变更的趋势与未来状态,又能掌握寰球化背景下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将来业态,既能致力于推动国防迷信技巧发展,又能增进公民经济工业转型进级,兼具专业常识与技巧、军事与策略思维、行业治理与市场经营等才能的复合型军民融合翻新人才显得尤为紧急。

  国防特色大学培养军民融合创新人才的重担

  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高等教导体制中,有一支特别的力气,他们就是以西北产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为代表的国防特色大学群体。这些大学以其特有的国防特点以及在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创新中所作出的宏大奉献,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和国防古代化过程中一道奇特而亮丽的景致线。他们不仅为国度尤其是军队系统和军工团体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而且在航空、航天、航海、武器、核、电子等国防科技范畴承当完成了大批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科研义务,同时也正在以国防科技创新优势成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能源量。这些大学从任务属性和服务对象上存在较强的“”的印记,而从单位属性和附属关联上则是“”口普通高校,这种亦军亦民的赫然特色业已成为国防特色大学开展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自然优势。

  近日,国防部消息局发布,自2017年起军队不再依靠处所一般高级院校定向招收和培养国防生,而是改为面向地方院校毕业生直接提拔录取。这一调剂旨在进一步拓宽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之路,为更多的地方优良人才进入军队和国防体系供给广阔的平台。

  因此,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及军队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与现实需求下,国防特色大学既有实力与能力,又有责任与使命,施展自身优势,勇担历史重任,义不容辞地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军民融合创新人才。

  兼顾计划构建军民融合人才造就系统

  军民融合创新人才要面向军地、满意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共同需求,就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来支持。该体系既要遵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个别法则,也要知足军民融合创新人才的特殊需要,要体现出以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需求为重要牵引,以国防特色大学为核心气力,以协同式、融合式、开放性、创新性为主要门路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特征。因此,国防特色大学必需要以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引领,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意识和姿势,增强顶层设计与科学策划,以大学自身为主体,统筹规划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科研环节、社会实践等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会聚军队系统、军工科研院所与企业、政府部门、其余社会经济组织等多领域教育资源和智慧,尽力实现重要参与者、好处相干者之间的资源共享、要素融合,从而形成多元化、多方位、多因素、开放式的军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军民融合创新人才只是人才的一种种别界定,并非对人才规格的详细划定。国防特色大学应当积极利用军民融合发展需求方和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参与者在各自领域的战略规划能力,应用反向设计的思维,共同研判军民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以及社会对军民融合人才的事实需求,进而根据社会需要来断定人才培养的毕业标准,终极根据毕业标准来明白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性与前瞻性,防止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人才培养的“旋转门”“玻璃门”。

  其次,要优化课程计划。课程是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恰是不同的课程组合形成了不同的专业边界与内涵,进而造成了不同专业人才规格的差别性。国防特色大学应当依据既定的人才培养目的,当真研究课程设置模块、优化课程内容、跨界引入课程师资,在坚固基础通识课程、完善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添军民融合发展、国防科技产业发展、公共政策分析、市场运营管理等课程模块。通过“菜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共育共用”、“借才引智”等模式,确保学用结合、学以至用。

  再次,要创新教养方法。军民融合立异人才须要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之外的包含战略思维、行业管理等诸多症结中心能力,老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都不足以辅助学生构成这些能力。国防特点大学要踊跃摸索启示式、探索式、案例式教学办法,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构建以学习者为核心、线上线下学习有机联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充足应用大数据发展学习诊断和剖析,实现进程监测和精准教学,切实进步教学后果。

  最后,要强化科研融合与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与工程运用是培养军民融合创新人才的主要环节与保障,国防特色大学应该通过国防特色学科、国防创新团队等本身上风资源的供应,激励和支撑学生参加基本研讨项目、工程利用名目,使学生取得更加充分的科研练习和方法论知识,让学生通过介入军口与民口科研项目标实行过程,懂得军民技术双向外溢的内在机理,加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进行技术孵化、结果转化的意识及潜力,为日后通过研发、出产推动军民融合“蓄水”“充电”。同时,要丰盛社会实践环节,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实际能力培养独特体,通过搭建大学、军队、企业(包括军口、民口科技企业)、政府部分、行业协会联训、联教的平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军民融合思维、组织管理水温和综合履行能力。

  总之,在军民融合发展正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国防特色大学要保持“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强多域教育资源统筹能力,一直探索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的门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视线宽、素质高、能力强的军民融合创新人才,努力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

  《光亮日报》( 2017年08月01日?13版)

[义务编纂:潘兴彪]